月入3万回家考公,这届年轻人为何缺乏安全感?



国家公务员局网站的数据显示,2021年度国考报名人数超过了157.6万人。

《胡润百富》创刊人胡润在某谈话类节目中谈道:“十几年前,中国大教育行业的首富是‘教英文’的,而在近两年,已经被‘公务员培训’所取代。”

相较于以往的“北漂”“沪漂”浪潮,当代年轻人似乎越来越追求安全感,一份稳定的工作,成为当代青年的渴求。

当然,这没有什么不好,只是,也会有些疑问,他们是不是真的一点儿“闯劲儿”也没有了。

图源:《逃避虽然可耻但有用》

@刘洋在互联网大厂做游戏策划,去年9月,月入3万的他决定辞职,回家乡参加公务员考试:“在大厂,收入虽然体面,但是,长期加班,让我身心疲惫,对生活也失去了乐趣;竞争激烈,优秀的人太多了,我常常害怕被超越;买不起房,只能租房,让我感觉漂泊不定。回到老家,反而让我有一种安心的感觉。”

未知的未来,令刘洋焦虑、恐惧,他在找寻一种安全感,或许,这也是当下考公年轻人的心态缩影。

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心理的安全感指的是‘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特别是满足一个人现在(和将来)各种需要的感觉’。”

可以说,安全感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事关重要,而如何增强安全感,是当代青年必修的课题。

不过,关于如何增强安全感,我们通常倾向于从外部环境中寻找。


@小七


在情感关系中,我是一个极度没有安全感的人。


对象必须秒回我的信息,随时报备他的行踪。只要他稍微没做好,我就会发狂。

@Tina

读高中时,我是个胖子,因此很自卑。


大学后,我拼命减肥, 虽然朋友都说我变漂亮了很多,但我内心仍然很不自信。


我常常追问男朋友,你真的喜欢我吗?问多了,他也会烦,他越烦,我越是没有安全感。


嗯……所以,我现在单身了,我不敢谈恋爱,我总觉得没人会喜欢我。

@程程

我大学修读的是编剧专业。前年毕业,我去了北京。在一家影视公司干了两个月就辞职了,毅然决定考公。

影视行业太不安稳了,加班多,生活也没保障。对于当初刚进社会的我来说,现实好像给了我当头一棒。

现在,我成了一名公务员,虽然收入一般,但好在稳定,业余时间,我还可以玩玩摄影。

不过,我也没有很开心,我总觉得自己的生活变成了一滩死水,一眼就能望到头,午夜梦回,我也常常问自己,那个喜欢电影的自己,后悔了吗?



@木木

我从小就跟着父母过着租房的生活,因此,我对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特别渴望。寄人篱下的日子过多了,真的特别没有安全感,不知道哪天房租会涨,哪天房东会赶我们走。

工作三年后,在父母的帮助下,我终于在长沙贷款买了一套房。

月供的压力挺大,但是,一想到,我有自己的房子,我还是觉得挺安心,我只祈求,工作顺利,千万不要失业。

的确,安全感可以来源于外界很多东西,父母的关爱,恋人的相伴,也可以是物质的富足。

只是,这些事说到底都是运气,具有不确定性。凡事都在变化,这世界其实不存在“稳定”。

小七和Tina的恋人,他们的爱会变化,一旦无法给予她们确定的安全感,她们就会陷入自我怀疑;
公务员的工作会变化,也会有加班、人事调动,程程依然会面对未知的恐惧;
木木的安全感来自于房子,但是,他必须为这份安全感卖力工作,时刻处在是否会失去这份安全感的焦躁之中。


真正稳定可靠的安全感其实来源于内心的“自治”。

图源:《三年A班》

对于具有安全感和具有不安全感的人,马斯洛曾经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简单归纳大致如下:


缺乏安全感的人往往感到被拒绝,不被接受,对他人不抱信任,总倾向于不满足,不停息地为更安全而努力,表现出各种神经质倾向、自卑等;
而具有安全感的人则感到被人喜欢、被人接受,对他人抱信任、宽容的态度,倾向于满足,为问题的解决而争取必要的力量。

也就是说,缺乏安全感的人,如果不改变自己的心态,无论客观世界如何变化,他们始终会感到害怕,因为,他们打从心底不信任外界。

@虎虎

我从不会盼望外界给我安全感,我的安全感来自我自己。


小时候,家里条件一般,我从不抱怨,我觉得有饭吃、有衣穿就挺好。我很早就学会不要从物质中寻求安全感。


考大学,父母要我考商学院,我选择了工科,我觉得,只要我有扎实的数理化基础,无论世界怎么变化,我到哪儿都有一口饭吃。


毕业后,我从事过许多行业,营销、IT、金融等等,可以说不太稳定,但我一点儿也不慌,我觉得自己在不断地接触不同行业,不断地在进步。


现在,我在北京,做自媒体,我很喜欢这份工作。未来会是什么样的呢?管他呢,反正我有手有脚,不怕!

@Pure


我一直很羡慕我表弟,他身上有一种特质。

遇见喜欢的人,他一定会大胆表白,拒绝了也不灰心;不害怕失败,高考成绩不理想,果断复读,第二年考上了心仪大学;

喜欢动漫,毕业后就跑到深圳从事动漫相关的工作,尽管他本专业学的是计算机……

我问他,你做事都不担心后果的吗,他说,未来本来就无法确定,不去尝试怎么知道呢。

我想,他这种特质就是他内心充满了安全感吧,用包容的心看待变化,专注于自己的内心。


从小到大,长辈总会告诫我们,什么样的工作安全、什么样的处事方式安全,我们总是在一种既定的认知里向外界寻求安全感。

但是,外界本来就是不稳定的。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人生充满变化,它不会因为我们多一分担心就会少一些变数。

缺乏安全感其实是种放大心理,把自己的负担放大,把后果的痛苦放大,所以没有安全感的人对“失去”看得格外沉重。

没有什么是固定属于谁的,财富、地位、权势和情感无一例外。唯一属于我们的是自己的感知和经验。

图源:《MIU404》

《奇葩说》辩手熊浩曾说过:“当你经历过失败、沮丧、惊喜,回过头来,才能更淡定、沉稳。所以,那些时常处在不安中的人,将之视为一种常态,他才不会恐惧。因为他知道:我怎样掌控它、克服它。活在不安中的人,才更容易掌控自己的人生。”


真正的安全感只可能来自于一个地方,那就是我们的内心。


有安全感的人不一定是物质财富充裕的人,但一定占据了这样的天赋——“不在乎有的,不惦记没的,不害怕失去的,不追求强扭的。对得到适可而止,对失去心无畏惧。”

图源:《问题餐厅》

当然,我并非是鼓励每一个人去“冒险”。


而是希望:


那些在人际交往中患得患失的年轻人,能够信任自己、他人,活得更自由自在。
那些想要去外面世界闯荡一番的年轻人,能够勇敢地追求理想的人生,而不是畏手畏脚,为了错误的“安全感”委屈自己;
那些渴望稳定的年轻人,能够安于内心,不会因为放弃远方而悔恨,找到真正的安稳;

愿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找到那个让内心“安全”的答案。




-END-

编辑 - 朱门

设计 - 姚维尼

点亮“在看”“点赞”

找到那个让内心“安全”的答案

愿你勇气常在

↓↓↓

最近各地疫情大环境下,很多地区年轻人被封控在家。不可避免的,吃饭的问题就摆在了大家面前。在外卖发达的今天,90后、00后成为外卖的主力军。被封控的日子里,没有了“外..

近日,浦东一名小伙子自述:疫情期间,被封控,无奈做饭,三天烧糊两锅。 统计显示,2021年,中国近七成消费者每月点外卖超过6次。其中,90、00后支撑了外卖订单的“半..

小区封控多日,不少年轻人不得不开始自己做饭。有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近七成消费者月均点外卖6次以上。其中,90后、00后撑起了外卖订单的“半壁江山”。被外卖“养活”的..

本文由 二更 来源发布

月入3万回家考公,这届年轻人为何缺乏安全感?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