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食堂1张“逆天”照片曝光,戳穿残酷的现实


编辑:人力君

作者:小椰子

微信:精读(ID:jingdu999)



前段时间,北京冬奥会的智慧食堂火了。知道的在吃饭,不知道的还以为在拍科幻片。
做汉堡、炸薯条、煮饺子、涮麻辣烫、炒中式菜、做拉花咖啡......
这些居然都是由机器人完成的,而且效率极高。
加热面包、煎肉饼、配生菜和酱汁、包装,只需要20秒,一个新鲜热乎的汉堡就能出炉。

(图片来源:中新网)

可以自己大炒特炒的智能炒锅,制作干炒牛河、辣子鸡丁、蒜蓉西蓝花、土豆丝都不在话下。

(图片来源:新华社)

更夸张的是,机器人一次备料可以连续制作300份,对人类厨师来说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菜炒好了,就是更加赛博朋克的“天上掉馅饼”环节。
被烹饪好的菜肴,会自动装盘,并通过空中轨道和小车,将菜运送到相应的餐桌上方。

(图片来源:新华社)

整个过程有如行云流水,简直就是强迫症的福音。
用完餐,还可以来杯小酒,酷炫的机械臂调酒机,一秒把人带入了科幻电影中。

(图片来源:新华社)

这才是真正的无人餐厅,传菜员、大厨、服务员、收银员的工作,统统都被机器人承包了,实现了自动化。
看了北京冬奥会的智慧餐厅,我才知道: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注定会取代一部分人的工作。
这个时代,会利用数字化趋势、不断为自己赋能的人,才是真正的高手。


前段时间,深圳一个90后小伙上了热搜。
他开了一家24小时快餐厅,使用智能炒菜机器人,居然能做到一周收入10万元。

图:微博@21世纪经济报道

他不会炒菜,也不想请厨师,却懂得利用数字化趋势,做成了比其他餐厅更好的效果。
他的炒菜机器人有两种,一种是大锅滚筒式,一次性可以出十几份菜。

:微博@21世纪经济报道

另外一种是智能机器人,一共有9个炉头,一次性可以出9份菜。

:微博@21世纪经济报道

菌菇炒鸡肉、干锅千叶豆腐、榨菜肉丝、醉排骨、红烧茄子煲......

:微博@21世纪经济报道

只要按下按钮,就可以自动炒出一盘盘美味的菜肴。
有些厨师的情绪会影响菜的口感,但机器人就不会,机器人炒出的菜品一直很稳定。
而且机器人还不用休息,可以做到24小时不间歇营业。
通过炒菜机器人,他的餐厅既提高了标准化程度,也提升了口味的稳定性。


可见,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使得一切事物都在实时实地永不停顿地发生着变化,不管是从生活方式还是到商业模式。
这边有人利用数字化标准化变现,而另一边,还有人将自己的日常工作进行了自动化,成为“摸鱼大神”。
最近看到一个帖子,发帖人称,他在一家中型律师事务所工作,每天工作8小时。
具体内容就是处理审判的数字资料,比如照片、判决书、各种文档等,上传到云服务器保存的机械工作。
他很快发现工作重复、枯燥、乏味,并且所做的操作毫无意义。
瞬间觉得自己和咸鱼简直没什么区别,失去了工作兴趣。
于是,他萌生了使用自动化的想法:活,可以不干,钱,照拿。
他就写了一个自动化脚本,代码还是在谷歌搜索到的。
通过这个脚本,那些重复、枯燥、无意义的数字化业务,通通都可以让电脑自己完成。
而他,只要将宝贵的时间花在打游戏、睡觉、喝咖啡上,轻轻松松拿着年薪56万的工资。
每天8小时的工作时间里,他的实际工作只有10分钟,用来查看日志,其他皆由自动化脚本完成。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技术革命的冲击,几乎覆盖了所有组织,而作为个体不可能对此视若无睹,站在原地无动于衷。
作为个体,只有不断实现新的价值,才能适应这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更好地生存下去。


数字化时代,很多传统行业慢慢消失,人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概率越来越大。
2条建议,送给想要适应并跟上数字化时代步伐的你:
①避免自己被标准化。
大规模数字化之后,越来越多的行业流程可以被标准化。什么是标准化?
最典型的就是麦当劳员工操作手册,里面全部是一条一条精细到严苛的规定:
可口可乐温度保持在摄氏4度;
牛肉饼成分比例是83%牛肩肉和17%五花肉,脂肪含量不能超过19%;
牛肉搅碎后,一律做成直径95.8毫米、厚度5.65毫米、重量47.32克的肉饼。
数字平台这种企业组织模式的普及,将整个社会标准化的进程加速了。
最近这20多年,像电商、社交、出行、外卖、快递这些服务业都在逐渐被平台标准化。
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劳动者,感到被异化成流程中的“工具人”。
那些低技能工作岗位,会逐渐被边缘化,甚至被直接取代。
数字化时代裹挟着我们前行,是时候停下来想一想:
未来几十年,到底什么样的能力,是最能对抗变化,历久弥新的呢?
著名未来学家丹尼尔·平克说未来有六种技能:
设计感、故事感、交响力、共情能力、娱乐感、意义感。
我们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能力,磨炼非标准化的技能、寻找非标准化的赛道,才能让自己具有不可替代性。



②重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陈春花教授在《价值共生》这本书中写道:
现在的社会一切都在迭代、持续不断的优化甚至颠覆中,人们需要重新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才能适应这个数字化时代。
过去的经验以及思维,已经不能满足我们判断未来的要求。
不断更新自己的认知,为自己赋能,更能适应这个数字时代,在这个变化的时代保持平衡。
知识是动词,不是名词,持续学习才是不被淘汰的关键。
拥有智慧的人,会充分获取数据,将其加工为信息,形成认知并落实到行动中,这就是知识流动链。
真正拥有知识,我们就会拥有辨别力,会提升认知,会主动改变自己,也会迎接挑战。
我们会变得更加开放、包容,也更有活力,这些都会帮助我们成为更有价值的个体。
唯有能够有效学习、有效掌握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人,才能够迎接时代的挑战,最终脱颖而出。
我特别喜欢《价值共生》中的最后一句话:
“当海浪拍岸时,岩石不会有什么伤害,却被雕塑成美丽的形状。
数字技术就是这海浪,而你要做的,就是成为这块岩石。
愿我们都能成为这块岩石。
共勉。

作者:小椰子。精读主创,简书推荐作者,新书《你的自律,给你自由》正在热卖中。本文首发于精读微信公号(ID:jingdu999)。人力资源管理(renliziyuanguanli)经授权发布本文,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这才叫团队管理,你那只是瞎指挥

2022-02-14

清华大学女生1张“炫富照”曝光:对不起,我不过低配的人生

2022-02-13

喜欢,点个在看

本文由 人力资源管理 来源发布

北京冬奥会食堂1张“逆天”照片曝光,戳穿残酷的现实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