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个宿舍3个北大女生,毕业10年现状曝光:决定孩子命运的,究竟是什么?


点上方蓝字i小学奥数可加关注

网课、下资料数学学习好帮手


家教


来源于公众号:小树妈妈

最近看了一个视频,是北大毕业的3个同寝女生,十年后重聚聊天的视频。

3个人只是简单的聊天,回顾了一下离开北大后这10年的经历和心路历程,就冲上了热搜。

视频一开始,她们先自曝了姓名、年龄和收入——

3个人,分别叫嘻嘻、佳佳、世中,都是三十二三岁的年纪。其中两个女孩已婚已育,一个已婚未育。


她们银行卡里都有多少钱呢?

分别是:7位数,7位数,7位数。


7位数,也就是百万起步。30岁,北大毕业,银行卡里趴着百万以上的存款,侧面说明了名校毕业和高收入是对等的。

可视频里展现的,又绝不仅仅只是这些。3个人家常似的聊天里透露出:

北大这个起点,除了带给她们丰厚的经济基础,还有有趣的灵魂、轻盈自由的观念,以及自由自在享用生命的状态。

20多分钟的视频让我们看到,3个女生,都活出了各自的精彩,视频也清晰展示了:

上大学、考名校到底能带给孩子什么?这些东西,又怎样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文凭给了孩子游走职场的自由
和稳定的经济来源

毕业10年,3个北大女生都做了什么?

嘻嘻从北大毕业,去了香港念研究生。

中学时,她就早早就定下目标,想做记者。所以毕业后,她回北京加入了媒体行业。后来加入一家创业公司,一直做到现在。

6年来,嘻嘻在这家创业公司每年都做不同的事情,尝试得越来越胆大,嘻嘻觉得很有意思。可以说她一直耕耘在自己热爱的领域,越干越有劲。

佳佳北大毕业就去了英国念研究生。毕业后,她留在了英国,加入了劳斯莱斯公司。

她的人生,是以阶段性的兴趣为导向的,所以她专门挑觉得有意思的事情做,去有意思的国家去生活。

在英国工作一段时间,佳佳去了德国;再后来,又去了日本的日产公司,
两年后又回到欧洲;最后回到国内加入一个创业团队,负责海外市场。

她的职场经历,也是追随自己内心兴趣爱好的过程。


世中呢,她北大毕业后留校读博。但后来发现做学术不是自己真正所爱,就转硕士毕业,进入了中国邮政总部。

在体制内工作几年,她觉得创造性不能得到发展,就果断辞职,加入一家创业团队,后来又到到万科做过几年。

她本身学的是法律,做了几年跟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后,世中发现:自己还是喜欢老本行,就作为创业团队的一员,加入中微知著,做知识产权律师。


3个女生的职场经历,要么是早就立下志愿,一直定位精准地耕耘在“对”的行业;要么是兜兜转转,最终在30岁左右时,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的事。

你会发现,同样是职场跳槽,同样是探索人生更好的可能性,但她们的起点,一直不低:

香港读研、加入创业公司;在劳斯莱斯任项目经理,跳槽日产;从中国邮政总部辞职,到万科,到中微知著……

3个女生的职场轨迹也正说明了:一个有含金量的文凭,给孩子的首先是基本稳定的人生状态,因为敲开职场的门并不太难,所以她们能有看得见的有保障的经济基础。

正是有了这些,她们才有了接下来追求更多维度生命丰富的可能性。



为成为自己而活的心灵自由

佳佳和世中从北大毕业后,其实是有点“辗转”的。

但这种辗转,不是被迫求生,而是她们一直在追寻内心的价值建构。

佳佳的职场生涯,行业跨度非常大:从一开始的航空制造业,到汽车行业,到后来的法律服务,最短的时候,她一份工作只做半年。

从日本回到欧洲的那半年,她甚至去葡萄牙休假半年,看书,做视频,买菜,做饭,散步,做翻译的临时工等等……


在很多人看来,频繁换行业,对职场履历没有一点加成。而且,作为一个北大毕业生,你如果不做出点成绩来,是有负人们的期望的。

但佳佳的北大生活让她早早想明白了一个道理:

我们看问题时,可以用经济学家的视角、用政治的视角、甚至用哲学的视角去看。

所谓对错,可能只是视角的不同。人生也一样,没有真正的对错。

北大给她的这种价值观,让她明白,自己的人生,不是以荣耀为目标的,而是以探索为导向的。

所以只要一件很有意思的事能满足她吃饭、住房、旅行的需求,她就会去探索,甚至不惜换国家生活。

世中也是,她博士读到一半,觉得做学术不是自己最终的方向,就转硕士毕业。

后来进入了中国邮政总部,觉得这份工作创造性差点,又果断辞职。

她学的是法律,但做了好多年跟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后,又做回老本行,而她最初的同学,大多做到了合伙人、甚至是业内最高顶级律所的合伙人。

用世俗的眼光看上去,世中一直在兜圈子,可她却觉得,不是直达目的地,才叫成功。

2个女生,不盲从,不被世俗胁迫,更不会轻易否定自己,怀揣名校文凭,身上有真正的本领,再加上自由的灵魂,几个女生才能生活得这么精彩。


这种独立思考的精神,才是大学、名校给孩子的最大财富。

记得纪录片《大学》的导演孙虹在谈创作心得时说:

对很多人来说,大学都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它会参与并塑造你将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们在大学里遇到的老师、同学、遇到的机会、做过的思考,会影响你的一生。

从应试高考走来的孩子,难免会觉得,对错只有一个标准,人生也总有固定标杆。

但大学会让你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建构崇尚理性的价值观,不盲从、也不畏难。

这种思维的建构,才是孩子们日后自由自在行走世界的勇气,也是我们想让孩子一定要上大学、考名校的最大原因吧。



永远向上的精神
以及持续学习的能力

在聊天中,嘻嘻和世中两次都提到了同一个观点。

嘻嘻说:作为北大人,如果人生只剩下北大这一件事可以说,那是人生最大的失败。

世中则说:一直以来我对自己最大的一个要求就是——不能让(北大)这个点成为人生的最高点。我不能一生都要沐浴在北大的光辉和隐蔽之下。我要做得更好,让母校为我自豪。


听上觉得好像有点凡尔赛,她们已经站在一个很高的起点了啊。

但很多名校,都是有自己的精神内核的,它会滋养孩子,让孩子们做的更好、甚至一直追求自我超越。

清华大学曾出过一集纪录片,里面曾记录了国学大师钱穆的女儿钱易。

她是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80多岁时,还依然耕耘在一线,每次上课,都坚持全程站立。


几十年来,钱易累计培养了31名硕士,47名博士。获得的科技奖项也不计其数,1994年她还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可即便成就斐然,钱易却非常谦逊,人称呼她“钱老”,她说:再加上一个字,叫我钱老师。

别人请她做讲座,她婉拒,说如果真讲,我需要系统的准备。


钱易老师的这种风骨,不是她一个人独有的,而是整个清华大学的精神传承。

清华大学开座谈会,想让院士们到80岁退休,但这些老院士都不太情愿,他们想“活到老,教到老”,只有活一天,就要发挥余热。


大学和名校里,有着很多纯粹的精神和情怀,更有源源不尽的精神源泉。

一个孩子能从名校里得到的,绝不仅仅是知识、文凭,更多的,是这种精神火种的植入。

名校的文化氛围、人文激励会让孩子自觉树立——名校只是你人生起点的观念。

从名校习得的这种持续耕耘、不断精进的勇气,才是一个孩子一生奋进重要基础。


坚实的终身友谊

3个女生同在一个寝室毕业,但10年来,除了重大人生决定,她们很少会主动联系对方。

但只要联系,哪怕对方非常让人惊讶的决定,她们也会马上理解、并且支持。


就像嘻嘻说的:你知道,世界上有几个人,她第一秒就懂你为什么会做这个决定,所以你不用特别害怕。正是大学里的朋友,支撑着我,一直在做惊悚的决定。

3个女生,每人身上都有一种让人舒服的自洽,她们都高度接纳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坚定无悔的踏上这条追求路。

她们如此独立、清醒,不纠结,不彷徨,还因为在北大这种百年名校,很容易结交一群价值、志向相同的伙伴,这种终身友谊,让她们不会孤单。


大学是一个人重要价值观的形成期,一起走过的同学、舍友,会非常理解你是怎么成为你的。

在名校,因为文化的凝聚,孩子们的大人生观会更加一致,也更容易结交到高质量的人生伙伴。

这种友谊的支撑,会让孩子无论走到哪里,都笃定不迷茫。

在视频里,世中说过一段话:

考上北大前,我人生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考大学。

考上北大后,我踏上了一条建设自我的路,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相信自己所相信的,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北大让我懂得: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大学,对孩子的一生,都是如此的重要。

它给孩子的,不仅仅是一个文凭,还有世界观、价值观的构建。并从方方面面,激励孩子终身追求,成为一个精神富足的人。

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好好读书,这就是最好的答案。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小树妈妈,深受爸妈欢迎的育儿类公众号,这里有一群懂教育、懂孩子、懂心理的宝爸宝妈,你所关心的育儿问题,这里都有答案。微信号:tree2050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就把我们“设为星标”吧!这样就不会错过每天的推送啦!笔芯

关注i微信公号


长按二维码--前往公众号

本文由 i小学奥数 来源发布

同一个宿舍3个北大女生,毕业10年现状曝光:决定孩子命运的,究竟是什么?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