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优鲜员工自述“原地解散”经历生鲜电商市场入局者众竞争加剧


本报记者 桂小笋

7月28日,头顶生鲜电商第一股的每日优鲜传出原地解散传闻,引发了各界对生鲜电商行业、商业模式的探讨。7月29日,《证券日报》采访了被裁的每日优鲜员工、律师、行业观察人士,还原每日优鲜在危情两日中的状态,同时反思,生鲜电商大发展的10年时间里,靠资本烧钱的模式如何为继。

员工称在申请劳动仲裁

7月28日,每日优鲜传出原地解散的消息。

对于此次每日优鲜的原地解散事件,员工陆女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7月10日是发工资的日子,公司为了稳住大家说在融资,延迟到7月28日发工资。7月27日晚上8点,公司通知因为空气质量问题要居家办公两天,7月28日突然用视频会议的方式通知大家全部人lastday,会议只有20分钟时间,不让提问,然后强制结束会议,接着就把公司账号权限关了。

陆女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说,陆续有员工闻讯赶到公司,但办公室无法进入,最后在大家的强烈要求下,只给了5分钟的时间上楼取私人物品。7月29日,还在职的员工陆续参与了劳动仲裁。

援引公开信息可知,每日优鲜方面声称,公司对业务及组织进行调整。次日达、智慧菜场、零售云等业务不受影响。

不过,据陆女士介绍,从工作群的人数来看,每日优鲜北京此前在职的员工在900人左右,在7月28日之前,已经有200人左右协议离职,提前被裁部分员工已经走完了仲裁,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今天新参与仲裁的员工向劳动仲裁部门提出了支付拖欠工资和经济补偿的诉求。

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王智斌律师对《证券日报》记者介绍,按照《破产法》的规定,在破产清算程序中,职工债权优先保障。通常情况下,企业即便是破产清算,职工债权也能得到妥善处理。

但是,互联网企业一般是轻资产运营,即使职工债权有优先保障,但最终是否能获得补偿,仍是未知。有行业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说。

行业竞争环境加剧

2012年被行业称为生鲜电商元年,从2012年至2022年的十年时间里,行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艾媒咨询此前发布的研报显示,2021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市场规模为3117.4亿元,较2020年上涨18.2%。疫情期间消费者线上购买生鲜的需求较强,且用户对生鲜电商行业的信任度加深,预计2023年中国生鲜市场规模达4198.3亿元。截至2022年4月底生鲜电商相关企业总注册量达27047家,从2017年10315家增长近3倍。生鲜电商行业内部企业出现多种经营模式,外部地产、家居等企业入局抢夺市场份额,行业竞争加剧。

而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如何精细化运作就成了未来存活、竞争的关键。

艾媒咨询CEO张毅对《证券日报》记者说,生鲜电商本身是一个很有前景的行业,市场需求稳定且需求量大,而且消费频次比较高,但是,行业竞争也非常激烈,对管理的精细要求也是最高的。

生鲜电商此前一直都是烧钱游戏,企业需要有大量的资金和精细化管理、运作每一个环节的能力,以降本增效。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对《证券日报》记者介绍,对于生鲜电商而言,未来的竞争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现金的健康状况,二是精细化管理能力。

从当前的环境来看,张毅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如果生鲜电商的运作仅是依靠外部输血难以为继,企业应该打造好自身内生增长能力,这也意味着,行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即精细化运作阶段,过往资本投入掩盖了一些企业的管理能力,如果外部输血断流,粗放式管理带来的弊端将表现得淋漓尽致。生鲜电商竞争激烈,企业要在管理上下功夫,才能迎来转机,靠砸钱实现降本增效,在生鲜电商企业里面普遍行不通。

张毅对《证券日报》记者介绍,物流运输、上游的议价能力、服务保险、风险管理、食品安全等环节,都是决定生鲜电商企业发展的重要节点,并不是所有入局的企业都能获得回报。行业需求激增之余,如何维稳供应链、转增量用户为存量成为生鲜电商平台持续发展的关键。

(编辑 乔川川)

持续了两周的京东裁员仍在继续。3月31日,一位京东员工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当天京东总部大楼1号楼的SSC(员工服务中心)有大量被裁员工等待办理离职手续,其中一位同事在..

3月26日,上海世博展览馆临时集中隔离收治点启用,上海多家医院医疗队进驻,主要收治轻症及无症状新冠肺炎患者。昨天(3月27日)凌晨,郑南方与他的母亲一同从浦东一家康复..

本文由 证券日报之声 来源发布

每日优鲜员工自述“原地解散”经历生鲜电商市场入局者众竞争加剧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