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周医事∣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公开管理办法》;JAMA子刊:全球2019年癌症死亡人数升至1000万!


各位罕见病界同道:

为了回馈读者的关注与支持,促进罕见病界各位同道的交流,小编团队正式成立了读者群——“罕见病界读者之家”,旨在为大家带来最新、最权威的资讯同时,提供优质的服务。

“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也诚邀对医学论文、新闻采编等工作有兴趣的同道加入我们,力争做到:“罕见病界,联医界,通世界”。



扫描上方二维码,加入“罕见病界读者之家”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和国家疾控局组织制定了《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公开管理办法》(以下称《办法》),并自2022年2月1日起施行。《办法》指出,信息公开基本目录分为资质类和服务类两类信息,其中资质类信息是指,法律、法规、规章明确规定的或政府部门指定的,带有强制性公开的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信息,以及通过许可、审批、备案、评审等取得的相关资质信息;而服务类信息是指,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公众需要或关注的服务信息。同时,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公开采取主动公开为主、提供咨询服务为辅的方式。并明确,医疗机构有以下信息的应当主动公开:(1)机构基本概况、公共服务职能;(2)机构科室分布、人员标识、标识导引;(3)机构的服务内容、重点学科及医疗技术准入、服务流程及须知等;(4)涉及公共卫生、疾病应急处置相关服务流程信息;(5)医保、价格、收费等服务信息;(6)健康科普宣传教育相关信息;(7)招标采购信息;(8)行风廉政建设情况;(9)咨询及投诉方式;(10)其他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的应当主动公开的内容。医疗卫生机构不得公开下列信息:(1)涉及国家秘密的;(2)涉及商业秘密的;(3)涉及自然人个人信息保护的;(4)公开后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执业安全、社会稳定及正常医疗秩序的;(5)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等法律法规规定或涉嫌夸大、虚假宣传等内容的;(6)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的不予公开的信息。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将主动公开的信息通过下列一种或多种方式予以公开:(1)办公和服务场所的公开栏、公告牌、电子显示屏、触摸屏;(2)咨询台、服务台;(3)人员岗位标识;(4)各级政府门户网站或本机构门户网站;(5)互联网交流平台、公众号、移动客户终端;(6)服务手册、便民卡片、信息须知;(7)咨询服务电话;(8)其他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办法》还明确,医疗卫生机构除了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对本机构公开信息的范围形式、审核发布、管理维护、咨询回应等工作作出规定外,还应当明确管理部门或专门人员负责本机构的信息公开工作。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1-2025年)》(简称《行动计划》),对进一步加强残疾预防,有效减少和控制残疾发生、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出部署。《行动计划》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将残疾预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民动员、科学施策、依法推进,提高全社会残疾风险综合防控能力,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覆盖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残疾预防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残疾预防服务网络更加健全,全民残疾预防素养明显提升,遗传和发育、疾病、伤害等主要致残因素得到有效防控,残疾康复服务状况持续改善,残疾预防主要指标处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针对遗传和发育、疾病、伤害等主要致残因素防控,《行动计划》提出,实施残疾预防知识普及、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防控、疾病致残防控、伤害致残防控、康复服务促进五大行动,落实好“建立完善残疾预防科普知识资源库”“加强儿童早期筛查和早期干预”“加强慢性病致残防控”“加强道路交通和运输安全管理”等工作任务。同时,《行动计划》从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技术支撑体系、开展监测评估、做好宣传引导等方面做好实施保障,要求各地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本地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健全工作推进机制,保障工作条件,加强统筹调度,确保实现各项任务目标,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将所承担的残疾预防工作任务纳入重点工作安排,逐项抓好落实。

2021年12月31日,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刚刚发布了2021年最新的《国际期刊预警名单(试行)》。在生物类期刊中,中科院本次预警期刊名单仅有一本预警期刊和2020年的版本相同,其余期刊全部下了黑名单:Biofactor,预警级别从2020版的低升级到了高。其余全部是新上预警期刊名单。此外,本次生物类预警期刊总数比去年少了一本。以下是最新的生物类国际期刊预警名单。

在医学类期刊中,中科院本次预警期刊名单有六本预警期刊和2020年的版本相同。在这6本中除了Experimental and Molecular Pathology的预警等级由中升到了高,其余的预警等级不变。预警期刊总数比去年少了6本,今年的医学类预警名单共有20本期刊。以下是最新的生物类国际期刊预警名单。

尽管中科院在预警期刊名单发布公告里表示:期刊预警不是论文评价,更不是否定预警期刊发表的每项成果。预警期刊旨在提醒科研人员审慎选择成果发表平台、提示出版机构强化期刊质量管理。

近日,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发布了第15版致癌物报告,其中新增了8种致癌物。包括幽门螺旋杆菌慢性感染被列为明确致癌物、三氧化二锑被列为合理怀疑的致癌物,以及6种自来水消毒后的卤代乙酸副产物被认为具有致畸、致癌副作用。日常如何早期预防幽门螺旋杆菌?幽门螺旋杆菌传染途径主要是通过口-口、粪-口等方式传播,想要早期预防,远离幽门螺旋杆菌,应该做到这些好习惯。首先尽量少吃生食和刺激性食物,它们会刺激胃黏膜,降低其抵抗力,从而为幽门螺旋杆菌的入侵创造条件。另外要做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勤洗手,口腔卫生也要注意,早晚勤刷牙,牙刷最好每3个月更换一次。有一点要特别注意的是,杜绝口对口喂食。有些老人喜欢含一下食物喂孩子,这是非常容易传染的途径之一。共餐是幽门螺旋杆菌的一个传染方式,中国人喜欢聚餐,家庭聚餐、工作聚餐,甚至参加喜宴等在日常生活都少不了,在这聚餐过程中,其实是非常容易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往往一人感染,就有可能引起全家被传染。如果需要外出就餐,尽量选择用餐环境卫生较好的餐厅,吃饭时最好使用公筷,这样能够减少传染的几率。若条件允许的话,不仅在外就餐使用公筷,在家也同样建议使用公筷或采用分餐制。中华医学会幽门螺旋杆菌学组组长、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吕农华认为,彻底消灭幽门螺旋杆菌并非难事,只要规范治疗,90%的细菌感染者经过1~2周治疗后,体内的幽门螺旋杆菌往往能被消灭殆尽。吕农华建议,应当进行全民普查,至少应该对接受过胃部手术、有过胃病、或亲属中有过胃癌的人进行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查,并对感染者进行杀菌治疗,有望控制胃癌。

新年伊始,第四届“科学探索奖”申报工作正式启动。记者从“科学探索奖”官方信息发布平台获悉,从2022年开始,“科学探索奖”将增设医学科学领域,鼓励医学研究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解决医学科学领域的基础性问题。至此,“科学探索奖”奖励范围扩至10个学科领域,分别为数学物理学、化学新材料、天文和地学、生命科学、医学科学、信息电子、能源环境、先进制造、交通建筑、前沿交叉。与此同时,每年50人的奖励名额不变。据介绍,今年“科学探索奖”的申报时间为2022年1月1日至4月15日。1976年1月1日(含)后出生,获得博士学位,全职在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工作的青年科技工作者都可以按照相关指引,通过“科学探索奖”官方网站(http://www.xplorerprize.org)进行申报。申报结束后评审委员会将独立开展评审,获奖名单预计将在2022年9月揭晓。“科学探索奖”是由腾讯基金会出资、科学家主导的公益性奖项,奖项设立的出发点是鼓励青年科学家心无旁骛地探索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的“无人区”,探索社会支持基础研究的长效机制。“科学探索奖”目前已经资助了150位优秀青年科学家。

北京大学“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课题组于2021年6月起对高校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21年到体制内单位入职的高校毕业生达到49.3%;博士、硕士、本科、专科的月起薪算数平均值分别为14823元、10113元、5825元、3910元。中位数分别为15000元、9000元、5000元、3500元。调查指出,各学历层次毕业生的平均收入均比疫情前的2019年有所增加,反映出就业质量不仅没有下降,而且稳中有升。调查指出,2021年毕业生就业落实率和疫情前的2019年相差不大,毕业生去向结构也与2019年基本相似。2021年毕业生单位就业比例为32.1%,比2019年降低了5.3个百分点。高等教育人才“蓄水池”的作用显著,升学比例为29.3%,比2019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自由职业比例略有增加(上升0.8个百分点),自主创业的比例基本一样,出国出境和其他灵活就业的比例比2019年都略有下降。

一项由智能手表等智能可穿戴设备提供的监测数据显示,中国人2021年明显睡眠不足。近日,智能可穿戴和健康云服务公司华米科技发布了《2021年中国人健康状况报告》,报告由华米科技ZEPP数字健康管理平台对公司旗下智能可穿戴设备采集获得的步数、睡眠、BMI、运动、压力指标等数据进行分析解读,全面展示了2021年国人的身体运动健康情况。并且本次报告对西班牙、意大利、美国、俄罗斯四个国家也同步进行了分析,以便让更多的人衡量对比自身健康状况,了解自己所在国家的总体健康水平。2021年,国人日均步行6611步,相较于2020年的6550步有小幅上升,其中男性人群日均步行6980步,平均每天比女性多966步。睡眠方面,2021年国内各年龄段人群平均睡眠时长均未达到7小时,00后人群睡眠不足更加严重,人均每晚仅睡了6小时45分,90后睡眠时间最长,但也仅比00后多11分钟,全年人均睡眠不足7小时天数较2020年增加了3~4天。其他国家中人均每晚睡眠时间均超过了7个小时,几个国家中西班牙人睡眠时间最久。报告对开启压力检测功能的人群也进行了分析,通过压力与静息心率、睡眠的交叉分析数据显示,在压力指标较高的时候,会出现静息心率升高、睡眠得分下降的情况,以中等压力和放松状态人群为例,前者日均静息心率会比后者升高近13%,睡眠得分下降5%。而静息心率的加快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或加速心血管病的进展,应当警惕压力过大给机体带来的健康风险。血氧饱和度是呼吸循环的重要生理指标,本次报告数据显示,血氧饱和度正常的人群睡眠得分显著高于异常人群,在中国人中有2%的人存在血氧饱和度异常情况,其中血氧异常情况男性比女性略少,但差距仅为0.2%。其他各国中,血氧饱和度处于正常范围值占比最高的是俄罗斯人,西班牙人最低。近年来,华米科技持续发布运动、健康相关主题报告。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华米科技还将在2022年1月首次发布海外多个国家的当地专属运动健康报告,以专业的大数据分析展现海外多个国家国民的运动健康情况。

如何区分“感冒”和“新冠”呢?①病原体不同。普通感冒俗称“上感”,是上呼吸道感染的简称,大部分由病毒感染引起,以鼻病毒为主;流行性感冒俗称“流感”,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或“新冠”,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②传染性不同。“上感”大部分情况下不传染,偶有密切接触引起传播;“流感”及“新冠”均可经呼吸道飞沫及密切接触传播,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但“新冠”的传染性更强,且多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③感染部位不同。“上感”病变部位在上呼吸道,即鼻、咽、喉等部位;“流感”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可累及下呼吸道;“新冠”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即气管、主支气管及肺内的各级支气管,多表现为肺炎。④症状有区别。“上感”以呼吸道卡他症状为主,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可伴有咽部不适,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流感”症状较“上感”更重,多以高热、头痛、全身酸痛起病,可伴有咽痛、咳嗽、流涕等症状;“新冠”主要表现为发热、干咳、乏力,部分患者以嗅觉、味觉 减退或丧失等为首发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 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⑤辅助检查不同。“上感”血常规多正常;“流感”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新冠”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计数减少。“上感”胸部影像检查完全正常;“流感”多在并发肺炎后胸部CT呈现斑片影、磨玻璃影;“新冠”常表现为肺炎,早期胸部CT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且可迅速进展。

最近发表在Gut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揭示含糖饮料与肠癌风险之间的联系。研究表明,成年人每天饮用两份及以上含糖饮料,会使50岁之前患肠癌的风险“加倍”——至少在女性中如此。研究对95464名参与者进行了24年的监测,将饮食习惯、肠癌家族史和生活方式都纳入考虑因素。研究发现,109名女性在50岁之前患上了肠癌,而成年人摄入更多含糖饮料被认为会增加肠癌风险。与每周喝少于一份含糖饮料的女性相比,每天喝两份及以上含糖饮料的女性患肠癌的概率被认为会增加一倍。如果用代糖饮料、咖啡、半脱脂牛奶或全脂牛奶代替这些饮料,患肠癌的风险则降低36%。这项观察性研究结论是,饮用含糖饮料可能导致肠癌早发。肠癌是英国第四大常见癌症。英国国民保健署网站称,超过90%的肠癌患者有以下一种或多种症状:排便习惯的持续改变,包括排便更频繁、更松散、更稀,有时还伴有腹痛。大便形状也可能很细。粪便中带有血液,但没有其他痔疮症状,表明痔疮不太可能是病因。进食常常引发腹痛、不适或腹胀,这可能导致进食减少和体重减轻。

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IHME)的一项新研究显示,2019年,全球癌症死亡人数上升至1000万,新病例数跃升至2300多万。2010年,全世界癌症死亡总数为829万,新发癌症病例数为1870万;到2019年,这两个数字分别增长了20.9%和26.3%。研究成果2021年12月30日发表于JAMA Oncol,是2019年全球疾病、伤害和风险因素研究(GBD 2019)的一部分。研究估计了全球204个国家和地区的癌症负担和趋势。研究发现,在2019年的全球22种疾病和伤害中,癌症的死亡人数、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和寿命损失年(YLL)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在总癌症负担中,男女癌症相关DALY的五大主要原因为气管、支气管和肺癌(TBL),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和肝癌。在119个国家和地区中,TBL是男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在27个国家和地区中,TBL是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尽管2010年至2019年,癌症的绝对负担在死亡和新病例中都有所增加,但全球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和发病率分别下降了5.9%和1.1%。从国家角度看,131个国家和地区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下降,75个国家和地区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下降。这项研究分析了截至2019年的全球癌症负担,但并未考虑新冠肺炎疫情对癌症发病率、死亡率以及预防和控制工作的影响。即使没有新冠疫情,全球癌症的绝对负担也已经大大增加。

近日,发表在PNAS上的一项新研究中,美国哈佛医学院等机构的研究团队证明了冥想练习在不激活炎症信号的情况下增强了免疫功能。结论表明冥想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无药物行为干预手段,用于治疗与免疫系统减弱相关的各种疾病。佛罗里达大学医学院的神经科学家Vijayendran Chandran深入地探索冥想对健康有益的确切分子机制。研究招募了104名平均年龄40岁的男性和女性志愿者,参加了田纳西州一个科学研究所进行的高阶8天冥想静修。在冥想前的5~8周,研究多次采集了所有参与者的血液样本,包括冥想前的5~8周,冥想开始前一天,以及冥想结束后三个月。在为期8天的冥想静修期间,所有参与者都食用了纯素食饮食,并且每个人都遵循有规律的睡眠时间表。冥想在沉默中进行,每天持续10小时。冥想结束三个月后,研究发现参与者对氧化应激的反应、解毒和细胞周期调节途径被下调。冥想后中性粒细胞相对比例升高,同时伴随干扰素(IFN)途径活性升高。通过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发现,上调和下调的基因与冥想显著相关。引人注目的是,与免疫反应直接相关的220个基因,包括68个与干扰素信号相关的基因被上调。众所周知,干扰素信号途径通过触发先天和适应性免疫反应的复杂调节系统来防御病原体和疾病,在免疫功能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鉴于干扰素有效地充当免疫系统的触发器,研究认为,这种信号传导可能是建立对各种健康状况(包括癌症、多发性硬化症甚至新冠肺炎)有效防御的关键。

聚群英,促交流,“罕见病界读者之家” 欢迎您的加入!

囤了好久的鸡胸肉,消灭掉By 遇见890804用料鸡胸肉 一块料酒 半汤匙盐 1克葱 1根蒜瓣 2个生姜 2片鸡蛋 1个面包糠 40g面粉&n..

极目新闻记者 肖名远 赵德龙“能救我的只有科学。如果我的方案真的能够治疗癌症,那我应该站在领奖台;反之,我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1月5日,秦才东对极目新..

火灾现场 视觉中国 图当地时间12月24日,根据俄罗斯紧急情况部门最新的勘察报告,在西西伯利亚南部城市克麦罗沃的私人养老院火灾现场又发现了两具遗体,火灾死亡..

【吴尊友:“新十条”政策出台时间是三年来全球每周报告死亡人数最低时点】财联社12月17日电,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财经》年会2023:预测与战略” 上表示,“新十条”政策出台的时间,是三年来全球每周报告死亡人数最低的时点。如果按照全球奥密克戎流行引起的死亡数..

本文由 罕见病界 来源发布

医周医事∣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公开管理办法》;JAMA子刊:全球2019年癌症死亡人数升至1000万!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