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连线】王燕颖教授|转“幽”为喜,展望未来——聚焦Hp临床新进展


1982年澳大利亚的马歇尔医生(Barry Mashall)和沃伦医生(Robin Warren)成功培养出幽门螺杆菌;革命性的发现幽门螺杆菌(Hp)是导致胃炎、胃溃疡等一系列胃肠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2022年初,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发布了最新版——第15版致癌物报告,新增了8种致癌物,Hp被列为明确致癌物。多年来Hp的危害有目共睹,同时Hp相关的领域研究也始终热度不减,本期我们邀请到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的王燕颖主任,围绕Hp感染相关的诊治新进展进行分享。

专家简介

王燕颖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特诊部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硕士生导师

中国免疫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胆胰外科委员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内分泌糖尿病专委会功能医学学组委员

擅长消化系统急慢性及危重症的诊治,尤其擅长消化内镜下诊断和治疗

1:准确诊断是有效处理Hp感染的前提,那目前在Hp的检测方面,请您谈谈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新进展呢?

王燕颖主任近二三十年来,我们对Hp导致的公共卫生危害是有目共睹的,所以对Hp的研究始终是消化内科学术界的讨论热点之一。在Hp的检测方面,除了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快速尿素酶检测,C13或C14的尿素呼气试验,组织学检测和血清学检测)之外,现在也有了一些新型的检测方法,比如新型的内镜检测方法,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和Hp的粪便抗原检测法

新型的内镜检测是指近年来利用一些新兴的高清内镜进行检测,比如近焦高清内镜检测、蓝光成像内镜、联动成像内镜和人工智能AI识别系统,这些新型的内镜检测手段为提高Hp诊断的准确性提供了一些新依据。内镜检测的优点是特异性比较高,但是它也有缺点,就是敏感性相对偏低一些,所以目前仍需要进一步通过细菌学的证据来证实Hp的感染。此外一些无典型内镜下形态的Hp感染者,很可能在内镜检测时被遗漏掉,所以内镜检测有待于跟其他的检测方式相互补充。

另外分子生物学检测目前也是研究热点,即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生物芯片检测、原位杂交技术、聚合酶链反应(PCR)等对非胃黏膜(如唾液和粪便等)无创性样本进行Hp感染检测。这个检测方式的优点是简便易行,患者非常容易接受,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前景。但是目前试剂盒价格都比较昂贵,也缺乏评判的标准,所以现在不作为常规推荐使用的检测方式。

还有一种新型的检测方式是Hp的粪便抗原检测(SAP),SAP是另一种对于Hp诊断有着很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非侵入性试验,这个方法也有近十年的历史了,近来研发的Atlas Hp抗原检测是一种全新的单克隆免疫层析SAT,相比之前的单克隆免疫层析SAT有着更优秀的诊断性能,但目前看粪便Hp抗原检测成年人的接受度较低,可能在儿童层面会更有前景。

2:目前针对Hp感染的治疗虽能消除感染患者Hp的存在,但对整个社会而言,并不能达到根除Hp的作用,因此Hp疫苗的研发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热点,那目前关于Hp疫苗的研发上市是否有新的进展呢?

王燕颖主任Hp的疫苗研发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热点,关于Hp疫苗的研制,近30年来进行了多次尝试,但由于它的抗原制备和人体免疫反应的复杂性,它仍然处于实验室的开发阶段,尚不适合临床应用。因此,控制Hp感染仍然需要使用以抗生素联合抑酸剂为主的治疗方案,对于Hp的预防,应该类似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措施,除了积极治疗感染者和加强保护易感人群,还要进一步阻断Hp的传播途径(口-口传播和粪-口传播)。

3:您刚才也提到了抗生素联合抑酸剂是目前控制Hp感染的主要措施,那么请您谈谈在具体的Hp根除治疗方案方面,临床中有哪些新的进展呢?

王燕颖主任:我国2017年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中明确提出了7种不同组合的铋剂四联方案,这些方案的治疗效果和耐受性已经得到了验证,是我国主推的Hp根除方案,也是能够保证Hp感染处理效果的方案。像最近临床试验中出现的一款新药三合一胶囊(甲硝唑+四环素+次柠檬酸铋)联合一种PPI用于Hp根除,本质上其实也是基于四联方案,其创新的地方在于不必全天使用不同的给药时间表来管理多种药物,但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疗程长,需要一天多次给药等。

此外,临床中还有一些其他的简单优化方案,在国内的部分地区显示了比较好的根除效果。目前在中华消化内科学会专业委员会的领导下,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在制定一个新共识,总结过去治疗方案中的优缺点,今年应该会正式发布。

4:我们知道,Hp首次根除失败会导致耐药的产生,因此提高Hp首次根除率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请您谈谈在根除Hp的治疗方案中,具体的药物选择方面,临床有哪些新的思路呢?

王燕颖主任:Hp的首次根除有利的选择方案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抗菌药物的选择,另一方面是抑酸药物的选择。

抗菌药物的选择主要考虑患者平时常用哪些抗生素,同时也需要了解患者生活地区的抗菌素耐药情况。目前我国Hp对克拉霉素、甲硝唑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包括多重耐药率)呈上升趋势,相对而言对阿莫西林,四环素、呋喃唑酮的耐药率是比较低的,所以在我国推荐的7种铋剂四联方案中,5种方案含有阿莫西林。阿莫西林抗Hp作用强,不易产生耐药,不过敏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作首选;青霉素过敏者可用四环素替代阿莫西林。

另外,喹诺酮类(西他沙星)和恶唑烷酮类似物(sy142)目前已在临床上探索使用并初见成效。喹诺酮类抗生素一般不用于对Hp感染的初治,多用于初治失败的补救治疗。另有研究表明 sy142 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具备很强的抗分枝杆菌潜力,是治疗Hp感染的极佳候选者,但目前临床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

除了合理选择抗生素,强效抑酸水平是影响Hp根除成功的另一重要因素,在抑酸药物选择方面,多选择作用稳定,疗效高,受CYP2C19基因多态性影响较小的抑酸药,比如说泮托拉唑等。此外,未来随着更多新药和新方案的临床应用,将进一步推动我国Hp防控工作的高效开展,为Hp根除带来更多机会。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和消化性溃疡学组.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

2.牛占岳,周丽雅.中华消化杂志2021,41(10):711-714.

3.潘峻岩, 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4;34(21):1845-1848.

4.Sakurai Y, et al.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15 Sep;42(6):719-730.

5. Sue S, Shibata W, Sasaki T, et al. [J].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9, 34 (4):686-692.

6. Shi J, Jiang Y, Zhao Y. [J]. J Glob Antimicrob Resist, 2016, 7: 106-109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使用

C-APROM/CN/KRNPPANT/0021

Approval Date: 2022/3

本文由 医脉通消化科 来源发布

【专家连线】王燕颖教授|转“幽”为喜,展望未来——聚焦Hp临床新进展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