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持人在三甲医院输液后死亡,父母公布尸检控诉:医生擅自换药,没做皮试和心电图丨医眼看法




导读

发微博“讨说法”,是伸张正义,还是网络暴力?


来源:医脉通
作者:奔走的急诊老刘
本文为医脉通编辑撰写,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肺炎输液后死亡,死亡原因与药物有关,用药安全如何保证?


案件回顾

6月6日某女主持人父母在微博发帖,详细讲述了女儿在医院就诊接受治疗,最终死亡的过程。并在微博中上传了CT报告、病理报告、尸检报告、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照片等内容。之后,此事件引起了媒体的关注,他们对女主持人身份,以及详细诊疗过程进行了采访报道。

女主持人家属微博 图源:微博截图

根据微博以及新闻报道,显示患者的诊疗过程:

1.患者女性,27岁,于4月14日因发热就诊于当地某三级甲等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开放床位4990张)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胸部CT显示:右肺中叶见实变影,右肺下叶见云絮状密度增高影,左肺下叶小结节长泾约5.1mm,印象“右肺中下叶炎症,建议抗炎治疗后复查;左肺下叶小结节,随诊。”
2.4月15日,患者被收入呼危2病区住院治疗。4月18日行支气管镜检查,术后确诊支原体肺炎,纤支镜刷检未发现肿瘤细胞。
3.4月20日,患者输注抗菌药物莫西沙星过程中患者感觉胃/胸口那一块不舒服。15:12输液已结束,患者仍旧自述胸闷。晚20时许,患者发生猝死,抢救无效最终死亡。
4.尸检鉴定意见为“系支原体肺炎使用莫西沙星发生心律失常致心源性猝死”。照片显示部分尸检报告分析内容显示,患者患支原体肺炎,经调整抗生素莫西沙星治疗后咳嗽好转,支原体肺炎经治疗后疾病在愈合中,不足以导致死亡。
5.6月7日,医方宣传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正在和家属沟通,事件还在调查中。

患者男友和父母对诊疗过程提出质疑包括:

1.支气管镜操作不当,导致口鼻大量出血;
2.医生个人微信收取3500检查费用,未给收据和发票;
3.在没有给患者做皮试和心电图等必备程序的情况下,擅自为其换药;
4.治疗过程中没有任何监护;
5.输液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向医护人员反映,未及时采取任何监护和应对措施;
6.患者抽搐后,现场只有实习护士,缺乏经验导致行为混乱;
7.抢救只有简单的心脏按压,连除颤仪都没有;
8.医生要求签署知情同意书才能进行呼吸机抢救,插管延误。


发微博“讨说法”,是伸张正义,还是网络暴力?

由于目前网络上对于事件的报道只是患方的一面之词,没有公布病历记录,给出的检查报告和尸检报告只是部分内容,微信截屏的真伪有待考证。因此,事件的真相究竟如何,尚需权威调查结论。

单就目前看到患方公布的内容,还没有看到医方有明显的过错。针对患方提出的种种质疑,可能非医疗行业的人感觉医方十恶不赦,可是行内人可能不会太认同。

1.对于支气管镜检导致口鼻出血的问题。鼻粘膜出血是支气管镜检最常见的并发症,有的患者鼻出血会很凶猛,看起来口鼻冒血看上去很严重。可是,鼻粘膜出血根本无法完全避免,并且鼻粘膜损伤一般恢复比较快,不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2.对于个人收款3500元的问题。但看到家属微博下面网友的回复,就能清楚的了解这笔钱并非医生收取,而是外送检查的费用。
图源:评论截图

3.对于应用莫西沙星前做皮试和心电图的问题。这个并非诊疗常规,药品说明书上也没有要求,这个并非患方说的必要程序。所有药物都可能导致过敏反应,药品的皮试主要用于预测Ⅰ型(速发型)过敏反应发生的机率,并不能预测所有的过敏反应。另外,当皮试结果阴性时,仍有3%-30%可能性发生过敏。所以,药典上只规定了部分药物需要皮试,大部分药物不需要皮试。至于心电图检查,虽然此类药物可能引起QT间期延长,而导致心律失常风险,但导致死亡风险极低,用药前心电图检查并非常规。

4.对于没有任何监护监护的问题。输消炎药需要持续监护,这个也并非诊疗常规,药品说明书上亦无此要求。持续监护虽然会更好地观察,但浪费医疗资源,现实中也很难实现。

5.对于胸闷、胃不舒服,未予处理的问题。微信截屏并没有反映出是在输液时突发的胸闷,也没有反映出告知医生,和医生未予理会的证据。肺炎患者感觉胸闷、胃部不适很常见,特别是在输注消炎药后出现胃部不适更常见,通常不会反复进行检查。

6.对于抢救过程的质疑。普通病房夜班医护数量有限,不会只有两个实习护士值班。普通病房内始料未及的突发猝死,抢救现场难免会显得混乱,心肺复苏是心脏骤停最主要的抢救方式,不见得需要除颤,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呼吸需要家属知情同意,立刻签字就能减少耽误的时间。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发微博、舆论造势、博同情、谈赔偿,成为了患方的救济途径。患方公布的内容都是片面的,言词犀利指责医院,大量公布患者信息、照片。新闻媒体带节奏,虽然题目注明“疑似医疗事故”,却指出 “最终导致无辜离世”,呼吁“医院方能够正视错误,对受害者家属做出相应的赔偿”。

在没有权威鉴定机构或调查机构对事件进行分析判断之前,就给出医方有过错的结论。对于家属的讨公道,行内网友并不认可。
图源:评论截图

家属拿着尸检报告就说医方错误用药,有过错,索要赔偿,实际上并不合理。尸检报告只是对死因的推断,并不能判定医方的诊疗过程有过错,更加不能作为要求医方进行赔偿的依据。

只有通过有资质的司法鉴定机构进行医疗损害过错鉴定,如果分析医方诊疗行为存在过错,且过错与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医方才可能被认定有错或被要求赔偿。在此之前,媒体肆无忌惮地指责医院和医生,可能造成对医院和医生名誉的毁损,医院和医生有权追究相关平台和患方的责任。


如何规避莫西沙星不良反应的坑?

患者的死因究竟如何,根据那些尸检报告照片中的只字片语,感觉好像并没有莫西沙星致死的确凿证据,毕竟药物延长QT间期致恶性心律失常基本上不会留下特征性的病理表现。大概的意见就是,支原体肺炎不至于死亡,又没有发现其他严重疾病致死原因,最后推断是莫西沙星的原因。

莫西沙星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肺炎,甚至很多医院将其作为首选用药,此药不需要皮试,每天用药一次,比较方便。没有规定,也没听说过使用此药物之前常规需要进行心电图检查,也没听说过治疗过程中需要持续心电监护(医院哪里有那么多的心电监护)。

说明书上对该药物使用给出了注意事项提示,一起划划重点:

1. 莫西沙星能够延长一些患者心电图的QT间期。因此,应避免用于QT间期延长的患者、患有无法纠正的低钾血症患者、接受Ia类和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患者,慎用于存在严重的心动过缓或急性心肌缺血等致心律失常条件的患者。
2. 莫西沙星慎重与可能延长QT间期的药物合用。
3.女性患者和老年患者对引发QTc间期延长的药物更加敏感。
4.莫西沙星可引起爆发性肝炎,可能导致肝衰竭(包括死亡病例);可引起大疱性皮肤反应;可能出现肌腱炎和肌腱断裂;使用时可能出现伪膜性肠炎;能够导致光敏反应;能够由过敏性反应导致威胁生命的休克;可加重重症肌无力症状;可诱发癫痫发作;可能损害患者的驾驶或操作机械能力。

根据说明书上的注意事项,为了规避风险医生需要做到:

1.询问病史和服药史,重点为QT间期延长、心律失常、心脏疾病、癫痫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重症肌无力、服用引发QTc间期延长的药物、药物过敏史等。
2.用药前查心电图、血钾、肝功能,评价心血管风险和神经系统状态。
3.用药期间观察心率、心律和QT间期,监测肝功能,观察皮肤和黏膜反应、肌腱疼痛或炎症情况、腹泻等。
4.发现异常应立即停药,给予治疗,继续用药前需要医生评估。
5.用药前要详细告知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用药期间观察要点及注意事项,患者知情同意。

如果此案鉴定结果认为医方用药前评估不到位,用药期间监测不到位。那么,未来用药前会常规检查心脏、抽血查生化,整个治疗期间全程心电监护。只是到时候不知道那些回家口服用药的患者,医方怎么处理?


对于肺炎的检查和治疗是否过度?

很多网友评论此病例时指出,支气管镜检涉嫌过度医疗,3500元乱收费。这样的评价对医方并不公平。

医方是当地顶尖的医院,全国排名42位,年门诊量585万,床位数近5000张。这种医院一般都是不缺病人,一床难求的状态,一个年轻的普通肺炎表现的患者被收入病房住院治疗并不常见。结合CT发现右肺中叶实变影,个人认为,医生可能怀疑存在其他的原因,比如恶性肿瘤,因此才收入院,并在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进行支气管镜检查。
这些年,年轻患者肺癌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医生积极进行检查,明确病因,并不违反原则。并且,根据目前资料,并没有指出患者入院时发病多久,治疗后是否有效,属不属于不明原因肺炎。但从尸检报告上的只字片语分析,换药后症状明显改善,那么换药前可能治疗效果不佳。医方的检查积极,治疗有效,很难判定为过度医疗。

此事件是否会有后续报道,大家可以持续关注。希望医方能够走法律途径解决此事,希望媒体在报道该事件的时候能真正公平、公正。惊悚标题吸引眼球,以扶弱(患)锄强(医)的姿态“拉偏架”,不是真正的舆论监督,更不利于创建“和谐社会”。医患纠纷发展到如今,患者不信任医生,医生寒了心,拼命提防患者、保护自己,某些媒体真是做出了巨大“贡献”。

医院管理不可能面面俱到,医生不可能极致完美,意外不可能全都避免,事后回顾总有遗憾。对于诊疗行为,可以质疑,可以索赔,可以走法律途径,但在有定论之前最好别随意伤害。
顾问律师
向海曼,北京权知律师事务所(原北京仁创律师事务所)律师,长期从事医事法学研究及实务,有丰富的医疗法律从业经验。
本期案例来自于网络。

责编|亦一

封面图来源|医脉通

精彩回顾

➤北京上海再现聚集性疫情!一地累计确诊超400例,逾500名医护支援!这波疫情会死灰复燃吗?

➤200医护集体失业!钱少事多压力大,拿什么留住权益都无法保障的他们?

➤烧伤超人阿宝:这几种情况的孩子,不建议选择临床医学专业!

➤河北多地疫情管理被指一刀切?这个热搜刷屏后,我特此打了56个电话……

戳这里,更有料!

#315全民行动#昨天,上海一急救车在执行急救患者任务时,正好遇到同一小区,另一名急症患者求救,要求急救车医务人员出借车载除颤仪,但被医务人员拒绝,最后被拒的急症患..

本文由 医脉通 来源发布

女主持人在三甲医院输液后死亡,父母公布尸检控诉:医生擅自换药,没做皮试和心电图丨医眼看法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