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鼻肠管打通患者营养之路


临床操作照片

由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研发团队和企业共同研发的“床旁便携式可视化鼻肠营养管置入新技术”近日顺利落地。该技术能够让危重症患者鼻肠营养管的留置过程更加安全、高效、便捷。

  据丽水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田昕介绍,在临床上,入住重症监护室(ICU)的患者因胃动力紊乱、胃功能障碍、误吸高风险等因素,导致无法经胃管进行肠内营养的情况普遍存在。很多危重症患者因肠内营养通路问题无法有效处理,而处于“饥肠辘辘”的状态。

  早期开通肠内营养是防止重症患者肠源性感染等并发症,改善患者营养和预后的重要治疗措施,对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具有积极意义。

  经鼻肠管给予营养物质是减少这类风险、保证患者营养摄入、改善预后的重要治疗措施。但目前常用的重症患者的鼻肠管留置技术存在诸多不足,如何提高一次留置成功率、减少留置并发症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何进一步改善和解决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

  “医生不仅要利用现有的技术治病救人,还要多站在患者角度去思考,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可以尽量减少他们的痛苦,让他们在治疗中更舒适,进而享受更高质量的生活。”谈及这项新技术研发的初衷,田昕说,“在我们科,每年都要收治大量神经重症和高龄老年患者,这些患者往往伴有吞咽功能障碍和胃肠功能紊乱,通过鼻胃管进行喂养,存在胃潴留、误吸等风险,若患者出现误吸和肺部感染,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康复和预后。”经鼻肠管给予营养物质是减少重症患者误吸和肺炎的发生,同时保证患者营养供给,改善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治疗措施。因此,改进鼻肠管留置方式,一直是重症医学科临床医师希望解决的问题。

  目前ICU常用的鼻肠管留置术仍通过手法盲插,将鼻肠管通过幽门置管为主,置管后需通过X线等方法来确认肠管位置。这种操作技术难度较大,如果不能一次成功,反复多次盲插会造成患者鼻腔及消化道黏膜损伤等并发症,且反复确认位置,让患者多次受到辐射的同时,还增加了医疗费用。

  如果使用胃镜在可视引导下置入鼻肠管,有技术要求高、费用高、时效性差等缺点。尤其是ICU患者往往需密切监护,多种仪器让患者移动不便,同时将患者转运到胃镜室也增加了不安全因素。

  有学者尝试通过磁导航留置鼻肠管,因设备价格高、操作不方便而难以推广。还有超声引导技术,虽有效降低了医疗费用,但对置管者专业技术要求较高,且置管时间总体偏长,推广仍旧存在困难。

  

通过可视化鼻肠管设备看到的小肠内部。

“考虑到临床需求和科技的发展,我们团队决定研发一种适合危重症患者床旁使用的便携式可视化留置鼻肠管设备。”研发团队骨干陈跃群医师说,“为了顺利推进研发,我们和相关医疗器械生产公司共同建立了研发团队。有更专业的团队协助,我们的研究事半功倍。尽管如此,我们仍遇到了不少困难,比如在研发之初,我们就遭遇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情况。”

  研究人员发现,反复修正的设计方案,到了应用阶段,一系列技术难点才会浮出水面。研发团队的工程师许爽介绍,为了让3毫米以内的微型内窥镜有更好的临床视野,同时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以便带动鼻肠管,研发团队每个成员都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经过近两年不懈地努力,大家将发现的各种问题逐步解决,最终初步完成了新技术的研发。

  陈跃群介绍,这项技术的主要创新在于,用微型可视化的内窥镜代替普通的钢导丝,在置管过程中协助医生快速引导鼻肠管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相应的位置。可视化技术的精准引导功能,让医生能够“看清道路再前进”,有效杜绝了鼻肠管误入气管的情况发生,也能够减少反复插管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减少了反复X线检查带来的医疗费用。

  田昕表示,这项技术可以为ICU内危重症患者获得充分营养支持提供坚实基础,促进他们的康复和预后。经过转化,新设备正逐步推广到多家医院使用。

图文及视频: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 徐奕 程逸军

编辑制作:郑颖璠


贺福初院士:解码蛋白质组 探秘生命科学

团队

华西医院麻醉团队:围术期全程守护生命安全

关于腹膜炎防治,这个团队的4项研究成果被《国际腹膜透析学会指南》引用

科技

关于甲类传染病——霍乱

本文由 健康报医生频道 来源发布

可视化鼻肠管打通患者营养之路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