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真正的成长,从”少做事”开始




每天都忙忙碌碌,但工作、生活却更不开心了。

怎么办?

答案只有三个字——少做事!

好的公司和职位,都用大部分时间反复操练75分
最好的工作状态不是天天忙死,而是一种“健康生长感”“健康悠闲”
少做事,是把事情做成、做大的关键

文 | 古典 个人发展共读会”主理人
来源 |古典古少侠(ID:gudian515)

前几天有人留言表示:

说感觉越来越累了,每天都要做很多事,也越来越复杂,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但工作和生活似乎都没有变得更轻松,反而矛盾越来越多。怎么办呢?

相信很多人对这个问题感同身受。

这段时间,我自己也一直在和“多做事”做斗争。

接下来,以我为例聊聊破局的策略。

熟悉我的朋友知道,从去年做了社群,现在随着业务和人员的增加,我们的各种训练营和社区运营会越来越好,新的任务也会更多。力量大了,总是忍不住想做点事,很多畅想。

这个时候,我却不断对自己说,少做事,少做事,少做事。

少做事才能稳住75分

不是懒惰或寡淡,而是多年踩坑出来的。

刚上班前三个月,第一期训练营,犹如初恋,都是很美好的。各种招数、热情都是最足的。这个时候,各种游戏化、玩法、积分、打卡,全部都会展现出来。

但是事情其实是靠75%的不断重复,15%的持续精进,和10%的灵光一闪来的。

要深耕一个职位,做好一个训练营,持续写作,能量比才华更重要。能量的提升,就在于有一个75分的底子、系统、SOP,然后不断地调优。

当你的组织出去,个个水平都有75分,稍微努力一点的有80分,这个组织是顶级组织。怕的是一会儿80分,一会儿45分,根本没法坚持下去。

依靠热情、兴趣、复杂动作的事情,前提是有一个非常稳定的底盘,才有可能茁壮成长。

就像美国的电影导演,个个狂放不羁,但那是建立在有稳定的资金、技术、片场、编剧、后期的团队上的。

综合起来看所有的行业、职位,都是“75重复-15精进-10天才”的比例。

好的公司和职位,都用大部分时间反复操练75分。

这也是为什么不求速胜,但求慢赢,结硬寨,打呆仗的原因——大部分的创作,都是“呆”的,保住75分,提高1分就很不错。

少做事才有空间

另一个理由是,要留出空间,给创作。

事情是干不完的。一旦把时间全部投入到执行,就很难有时间投入到观察、思考、分析、判断、预测、组织……这些看似没有什么成效,但是却价值最高的事情去。

所以,最好的工作状态不是天天忙死,而是一种“健康生长感”“健康悠闲”。

脑子里一直有事想,这些事还不太紧迫,但是在脑子里,你变成了参天大树。


时间这种东西,感觉越来越像资金。

一开始的时候,千万不要“花光时间”——赚多少花多少,顺着自己的钱消费,用完拉倒。

高级点的做法是“预算时间”,用之前先有个预算,把什么是大头,什么是无关紧要的消费,先勾勒出来。

更高级的做法是“存储时间”,发完工资,先存下来20%,用于投资、保障、储蓄,一层层搭建自己的财务框架,然后根据省下来的去消费。

比如,我做的共读会,产品原则是:简单、生长、共创。因为简单,才有空间做生长,才有可能试错。

因为有试错空间,才能请大家来共创共享,否则每天都不能错的跑ROI,就没有什么共创的空间了。

少做事才有更大脑力

最后,为什么我总还是要告诉自己“少做事”,而没有成为一种习惯呢?

因为越往后面走的策略,越是花脑力。

“用完时间”,找到一个点猛干,是不太消耗脑力的,而且因为繁忙,似乎还有兴奋安全感。

“预算时间”,就需要在脑子里放一遍电影,然后才知道什么是重点,什么是花边。

“存时间”,不做事,想象未来,则需要更大的脑力,提前在脑子里预演更远的事情,然后再找到重点,和当下的情况链接。

大脑是个认知吝啬鬼——他怎么愿意做最耗能的事呢?

他肯定是就做最舒服的事。

所以,需要设立各种固定的仪式——学习、会议、讨论、迭代、研发等,让自己持续的有“时间储蓄”和“时间投资”,保证“健康的生长感”。


少做事,是把事情做成、做大的关键。

从现在开始,

希望你有意识地与“多做事”做斗争。

不要一味埋头做事,

存储时间,多花脑力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5.24~5.26
连续三晚19:30~21:30
聚焦数字化学习“内容-技术-交付-运营-评估”
全流程痛点
为你带来三顿数字化学习的主题大餐

扫码进群观看直播

领取直播资料包

本文来源于古典古少侠(ID:gudian515)作者古典,生涯规划师,“新精英生涯”创始人,“个人发展共读会”主理人,500万册畅销书《拆掉思维里的墙》《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作者,得到APP12万+专栏《超级个体》主理人。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培训杂志”立场。

往期回顾

进来给刚入行的培训人一点建议呀!

参与度低、反馈难、效果差……如何破解线上的窘境?(内附资料包)

业务部门不care你的项目怎么办?三步技巧屡试不爽

团队悲观情绪蔓延,怎么办?


本文由 培训杂志 来源发布

一个人真正的成长,从”少做事”开始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