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远互联徐石:一个长期主义者的创新实践


北京致远互联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石说,他从来没见过有一种东西又大又小,又轻又重,意为不能违背企业发展的自然规律。但从某种角度上说,致远互联本身却正是一家“又旧又新”的企业。

“旧”在于,成立于2002年的致远互联至今已发展20年,且始终专注于软件行业To B服务,以协同工作为底座,只做基于协同延伸出的应用;“新”则在于,正如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周宏骐所评价的那样,“致远互联确实是一个有着新物种、新思维想法的公司。”从协同办公到协同业务,再到协同运营平台,致远互联持续进化,自行创造了企业级服务软件的进化路径,不断寻求新的价值定位。

那么,致远互联在20年的发展历程中是如何实现层层进化的,它如何理解创新与长期主义的关系,秉承怎样的底层逻辑?在新经济时代,致远互联又如何运用新的创新范式实现新的自我进化?


创新与长期主义


Q:致远互联是中国协同管理软件领域的开创者。起步时“无产品、无技术、无资金”,当时为什么一定要选择这个领域?

A:所有的梦想都有发端。在创办致远互联之前,我在四川有过一段创业经历。20多年前,互联网不太普及,局域网是主流。我做了一个办事大厅的项目,把各个局域网之间串起来,类似于现在的一站式政府服务平台。在这个事情中间,我看到了这种跨单位的一站式的协同工作的场景,我觉得它有普遍性。这在今天看来很普通,当年是非常前沿,它的本质是工作流,是各个部门之间在合规行为下的流程处理和信息共享。其实这就是协同工作的一个雏形。

此外,组织发展大了往往要跨地域,由此带来跨部门协同以及异地管理的问题,当年我们分析认为这是一个组织普遍行为,跨行业、跨组织、跨地域之间的协同,表现为协同工作,所以当时我们推出了第一套系统——协同工作系统。

回想起来可以说,是我被市场趋势“撞”到了。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软件已经适用于产品化,当时用友通过标准化、产品化、规模化的销售已大获成功。我想,财务软件能做成产品,为什么工作软件就不能呢?当然,那时技术不完善,也没有资金,最初的协同工作系统只能承载20人在线。但这是创新的起点。

Q:从协同办公到协同业务,再到协同运营平台,致远互联持续进化。三者的最大区别点是什么,为什么说向协同运营平台是一种崭新的进化?其背后源于哪些推动力?

A:任何一个企业都像人一样,有一个迭代进化的过程。

最初我们就想做成标准产品,切入点是工作。当时还处于信息化的初级阶段,这成为解放工作生产力的一个工具,客户使用后觉得效果很好,所以很快就推广开了。

接下来,客户就提出更多需求,于是我们就接着开发,但后来发现这样一点点叠加很“笨”,就考虑能不能由我们来提供一个平台,让客户在平台上自己搭建应用。这就由单纯的协同办公进化到和工作高度关联的协同业务阶段。比如项目管理、会议管理、绩效管理等都是封闭的业务,这个业务可以独立成为工作的一个主题应用,中间又产生了低代码业务定制平台。

第三个阶段,做协同运营平台,要求自己有标准产品,还要有提供客户定制的能力,包括商业伙伴共享的能力。然后把客户和商业伙伴产生的应用,放到平台上来交易。这样,从协同办公到协同运营,增加了宽度,再提高维度,就给商用办公和商业生态的建立提供了支撑。

Q:您曾反复表达致远互联的进化得益于跟上客户需求的变化。那么,在您看来,那些被淘汰的企业是因为没有察觉到客户需求的变化,还是没有能力跟上这种变化,保持进化的关键是什么?在持续进化的过程中,是否也走过弯路,有哪些教训可借鉴?

A:企业创新进化的源泉有几种。第一是价值发现,这里又分几类。第一类是你能很敏锐地发现市场需求,但未必是想做就能做的;第二类是客户倒逼,客户有很多痛点,需要不断被满足;第三是新技术往往会催生新事物。还有商业的环境变化也会带来价值的重新组合。但万变之中也有不变的东西,这就是企业有没有发现的眼光、智慧,以及动力。动力来自于不满足,叠加到这些源泉上,才能产生创新。

至于弯路天天都有,创新一定是有教训的,我们有很多机会都没抓住。在2011年前后我们做过一款云产品叫“大家work”,功能非常像微信。做出来一个月,刚刚开始小范围投放,微信就出来了,我们与之擦肩而过,归根结底致远to B的基因更重些。我们还做过Cwork创新工具,是一款软硬件于一体的办公中控。当时专门成立了创新小组,大家都很兴奋。但我们不具备硬件的机件和工艺,推广成本也很高,最后也夭折了。这让我们看到创新的本质:创新最后要回到企业的主业,企业基因决定企业边界。

Q:历经20年发展,致远互联以协同管理为核心始终没变。中途真的没犹豫过吗,您怎样理解创新与长期主义之间的关系?

A:还真没有犹豫过。第一,我们坚持产品化,不做纯项目公司。第二,我们也没有做完全脱离“协同”主题的软件。这是因为我们觉得自己在其他方面不够擅长,而且协同工作的内涵和外延已经足够大了,我们还没有做好。至于更大范围跨领域的,就更没考虑过。企业的发展进化是价值发现、价值创造、价值推广的循环,而其中,价值创造必须要有团队、技术、人才的长期积累,否则就是空想。

关于对长期主义的理解,我的看法有三点。从本质上看,企业是一个生命体,所谓长期主义,首先表现为对这个生命的尊重。企业发展是要遵循自然规律的,需要时间去长它的骨头,形成自己的文化和能力。对企业经营自然规律的认识,需要定力。第二,无论企业还是人,都要有分工,要做擅长的事,要有边界。第三,企业存在的终极理由是什么?其实不是名利,而是把某件事情做到更好后,形成一个行业的标准,进行必要的社会传承,让未来的企业学习你,再超过你。

Q:您曾说过,致远互联的进化,采取的是演进形式,不是“大跃进”。但实际上,在眼下的新经济时代,创新本身变得有了更多可能。有没有想过寻求折叠级的创新?

A:创新从本质上来说,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也是企业家的使命。至于是颠覆性创新还是改良性创新,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做法。创新别神秘化它,其实就是你比别人多想了一步、多做了一点儿,把隐性的东西显性化,把显性的东西更大的价值化。创新不等于投机走捷径。总体来说,多赢和持续的才谈得上是创新。而很多形式上所谓的创新,只是对资源的耗费和占用。

创新的方式有多种,折叠式创新是一个很好的比喻,像黑洞,光可以弯曲,就是不走寻常路,也是创新的一种方式。像我们做管理软件更多的是对管理理念、工具和应用的创新,其实就是把多种技术揉在一起进行折叠。因为协同软件不是单一的,会用到移动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甚至元宇宙虚拟技术,这中间可以揉进去的东西非常多。我们该折叠就折叠,不拘泥于形式,主要看有没有能力。


价值设计的底层逻辑


Q:您多次强调软件要“以人为中心”,具体如何阐释?秉承“以人为中心”会是致远互联不变的创新底层逻辑吗?

A:管理软件发展到今天大概有60多年的历史。信息化首先解决的是计算和处理的问题,先把帐算清楚,像SAP、IBM最早都做过财务软件。后来随着工业革命,要把生产资料算清楚,诞生了以资源计划为中心的ERP。等到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来了,大家突然发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当所有的事情要靠协同完成,其信息的承载体在于人,人才是组织协作的主体。我们大概在10多年前写的对于产品的定义,就已经把人放在中心位置。

回到以人为中心这个主体,软件的设计思想就变了,对应用的定义发生了变化,对价值的感受也不一样,这个软件就会产生温度和价值。逐渐领悟到这一点后,“以人为中心”就成为我们软件和服务价值设计的底层逻辑。

Q:“有温度的数据和程序”,致远互联已经做到了吗,能否简单例证?

A:还有很多没有做到,只是我们在往这个方向上面走。比如我们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合作的《组织情境下协同工作行为大数据研究》,就是要通过协同行为找到它与个人及组织绩效的内在关系及价值,用来衡量一个人在整个企业中的协同效率高还是低。我们会创造很多描述你工作价值的内容,比如独立协同的响应时间、团队的行为绩效等。这需要做很深的研究,但把这个模型提炼出来非常有价值。同在一个公司,为什么他效率高而你效率不高,为什么这个组织输给那个组织?从这个参考中可以分析出原因,比如组织层级的设定是否合理、流程是否清楚、员工的素质高低等。

如果做好后放在云端,就相当于对企业的组织运营进行体检。

Q:我们知道,致远互联已经从产品提供商演进为生态创建者。今天,作为一个共生型组织,致远互联是如何运作的?和海尔、腾讯、小米、贝壳等正在探索生态化的企业相比,是否有独特之处?

A:第一我们要打造技术平台,要有这个能力,第二我们也在建立机制,让更多的商业伙伴加入,第三我们已在建立更好的分配机制。

我们可以通过投资、赋能等各种方式,通过输出资本、品牌和技术,培育和孵化这些创新者。我们自身的组织进化,管理的提升也在同步进行中。

和其他正在探索生态化的企业相比,致远互联做的是纯软件,没有硬件,不存在仓储和物流。我们卖的是思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我们的挑战在于,管理软件在传导、整理,以及对需求的定义上,标准和质量控制会难很多,因为它是“软”的。

我们自定义为产业“使能者”。“使能”的意思是我让你长出来,让你具备自己创新的基础和能力。我们的平台每年举办应用大赛,客户创造的应用常常让人感觉很惊艳。所以说致远是一个大集成整合者和使能者,这是我们在经营理念上的一个升级,但现在都还在路上。

Q:您认为,对于企业管理软件行业,当创新的范式更加多元,且和其他行业一样面临跨界者颠覆和破坏,可能会带来哪些新挑战和机会,该如何应对?

A:我们将企业管理软件定义为重构和再造体。管理软件更新换代速度很慢,客户的变化往往比它快,技术变化也很快。现在大量企业都在跨界,有一种说法叫“每家企业都是软件企业”。这会带来一些变化:功能越来越细分,在垂直领域会做得越来越极致;工具越来越智能;平台型企业一定会在竞争中产生并脱颖而出。所以,在管理软件领域,无论技术、商业模式、客户群的选择,服务的构成都会产生深刻的变化。

这对致远的挑战也非常大。但是企业服务这个赛道非常宽,就像餐馆,川菜不可能把粤菜干掉,粤菜也干不掉徽菜,行业的属性很强。而且产品的更换成本高,同时大家都渴望定制。所以说归根结底还是考验长期的定力和不断的创新进化。在长期主义的信仰下的不断自我突破和创新,是抵御风险的唯一办法。


文章不错,点个“在看”☟☟☟

推荐阅读上交所相关负责人就互联互通股票标的范围扩大相关问题答记者问证监会网站12月19日消息,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发布联合公告,为进一步深化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以下简称互联互通),促进两地资本市场共同发展,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

最近,“造车”成了互联网巨头们的“香饽饽”。这不,华为与传统车企合作打造的首款电驱轿跑SUV已上架官网;小米在春季新品发布会官宣造车;百度宣称要以整车制造商身份进..

大家好,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公交互联网这个问题,公交互联互通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公交车免费wifi怎么用进入公交车后,看到司机背后挡板上,或者车厢前门上方处,安装有白色方形盒子(TDFi)表示此车已经开通公交WiFi。第一步:打开手机设置里的无线连接(WLAN)。第二步:连接CMCC..

将时间线拨回2016年,彼时所谓的车辆智能化还更多局限在Onstar安吉星、G-book智能副驾这类智能车载通讯系统中,新势力品牌还并未推出任何一款量产车……也正是那一年,上汽..

7月28日,星城长沙,迎来了车圈新网红!北京汽车魔方正式上市,官方上市指导价为9.99万元-15.39万元。新车定位为“满配搜秀SUV”,为年轻用户推出4重专宠礼:2年12万0息/5..

2022年6月25日,备受期待的北京瓣膜论坛正式拉开序幕,在众多瓣膜介入领域学术大咖的共同见证下迎来其开幕式!在我国瓣膜疾病介入领域蓬勃发展之际,进一步加速其规范化发..

高血压患者药物依从性差是降压治疗面临的一大难题,我国高血压控制率仅17%左右,而射频RDN作为非药物治疗方案,能通过射频能量对分布于肾动脉外的交感神经进行消融,达到一..

继SUV之后,MPV市场的逐渐火热想必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近段时间涌现的中大型豪华MPV也是层出不穷。例如刚刚上市的岚图梦想家、大通MIFA9,即将到来的极氪E1FE、魏牌MPV,..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关于半暖时光程致远这个问题的知识,还有对于半暖时光程致远的秘密也是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分享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半暖时光》程致远的扮演者是谁?付辛博。程致远富二代,但一直靠着自己,喜欢颜晓晨,曾几次帮助困境中的颜..

本报记者 邢萌 吴晓璐7月4日,ETF纳入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机制开通仪式举行。ETF纳入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机制开通,是持续优化完善互联互通机制的..

现将交易型开放式基金(ETF)纳入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后适用有关税收政策问题明确如下:一、交易型开放式基金(ETF)纳入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

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以下简称“互联互通”)即将迎来重要“升级”。6月28日晚间,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发布联合公告称,决定批准两地交易所正式将符合条..

6月28日晚,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发布重磅消息:互联互通下ETF交易将于7月4日开始。//互联互通ETF交易7月4日开始//为促进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共同发展,中国证监会、香港..

6月24日晚间,证监会发布《关于交易型开放式基金纳入互联互通相关安排的公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随后,沪深交易所发布沪深港通业务实施办法,明确ETF首次纳入沪深港通标..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陆慧婧每每周末,就有重磅消息出炉!6月24日,备受市场期待的ETF纳入互联互通又下一程。据悉,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关于交易型开放式基金纳..

面对移动出行市场的广袤前景,传统整车厂需要如何开展转型?未来的移动出行生态,又需要什么样的全场景互联汽车解决方案?传统车企未来的转型方向众所周知,传统整车厂的业..

近期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不得不让我们重新思考一个问题:中国汽车企业距离成为科技公司还有多远?中国汽车的“卡脖子”技术什么时候能攻克?引发上述思考主要是下面几组信息..

来源 |零壹财经作者 | 李薇4月7日晚间,宁波银行(002142.SZ)发布2021年报。年报数据披露,截至2021年末,宁波银行实现营业收入527.74亿元,同比增长28.37..

本文由 企业管理杂志 来源发布

致远互联徐石:一个长期主义者的创新实践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