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谢病新药,注射用维拉苷酶α独到之处



2022年2月注射用维拉苷酶α在中国商业上市,打破了过去中国戈谢病特异性治疗药物单一的局面,为我国戈谢病患者带来了新的选择与希望。它在治疗方面有何优势?我们一起探索下。

戈谢病是一种溶酶体贮积症,其发病机制是由于溶酶体中葡萄糖脑苷脂酶活性缺乏,造成其底物葡萄糖脑苷脂在肝、脾、骨骼、肺、脑等脏器的巨噬细胞中贮积,导致多器官受累[1,2]酶替代治疗(ERT)可特异性地补充患者体内缺乏的酶,减少葡萄糖脑苷脂在体内的贮积,该治疗为对因治疗,是戈谢病的标准治疗方案[1]
维拉苷酶α是一款在人细胞系中生产的戈谢病ERT新药,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遴选入第一批《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名单》,2021年在中国获批上市。那么,维拉苷酶α有何优势,治疗效果究竟怎样呢?今天我们从分子结构、临床证据方面依次看看。

分子结构优势


维拉苷酶α在人细胞系中生产,分子结构更接近人类葡萄糖脑苷脂酶,内化速率快。
与其他同类ERT产品不同,维拉苷酶α通过基因激活技术,在人细胞系中生产,具有与人类葡萄糖脑苷脂酶完全相同的氨基酸序列[3,4]和一致的糖基化模式[5,6]。维拉苷酶α主要含有高甘露糖型聚糖,可通过吞噬靶细胞表面的甘露糖受体促进该酶内化。另外,维拉苷酶α可补充或替代β-葡萄糖脑苷脂酶,通过催化葡萄糖脑苷脂水解成葡萄糖和神经酰胺,减少葡萄糖脑苷脂的贮积,以治疗戈谢病[5]

图1 维拉苷酶α的晶体结构

由于制造工艺上的差异,维拉苷酶α比另一款ERT产品伊米苷酶晶体结构中的高甘露糖型聚糖链更长,导致了二者对巨噬细胞甘露糖受体(如CD206或Endo180)亲和力的差异,从而造成了更高的内化速率。

图2 维拉苷酶α和伊米苷酶的聚糖结构。维拉苷酶α(上)和伊米苷酶(下)的主要N端连接的糖类结构以图形方式在沿蛋白质骨架的相对位置处显示
一项体外研究显示,人巨噬细胞对维拉苷酶α的吸收速率是伊米苷酶的2.5倍(图3);这种细胞摄取差异可能使维拉苷酶α治疗在更短时间内改善临床参数,并且可能增加治疗效果。不过,维拉苷酶α和伊米苷酶的动力学参数(Km 和 Vmax)和比活性相似[3]

图3 维拉苷酶α和伊米苷酶内化至分化的巨噬细胞的速率对比。横坐标表示葡萄糖脑苷脂酶的剂量(μg/ml);纵坐标表示针对细胞蛋白质浓度和孵育时间的荧光数据归一化(RFU/μg/h)

充分临床研究

初治患者:维拉苷酶α治疗可实现早期应答,高效达标,助力实现“正常化”治疗目标。
一项为期9个月的开放标签、单中心025研究显示:维拉苷酶α(60 U/kg,每2周1次)治疗3个月时,Ⅰ型戈谢病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和血小板计数较基线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善;6个月时,患者的肝脏和脾脏体积较基线有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上的改善(图4)[7]这表明,维拉苷酶α治疗早期即可改善戈谢病患者临床参数。

图4 025研究中血红蛋白浓度(A)、血小板计数(B)、肝脏体积(C)和脾脏体积(D)的平均百分比变化。在9个月时,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19.2%)、血小板计数(+67.6%)、正常肝脏体积(-18.2%)和正常脾脏体积(-49.5%)均较基线显著改善(P0.003)[7]
一项III期扩展044研究的事后分析纳入39例Ⅰ型戈谢病初治患者,患者接受维拉苷酶α 60 U/kg,每2周1次的治疗(该剂量至少给予1年,之后允许减量),研究从治疗目标实现和疾病参数正常化方面评估了维拉苷酶α的疗效。
结果显示,维拉苷酶α治疗4年后,所有患者(100%)达到了血小板减少症和脾肿大的治疗目标,95%患者达到了贫血治疗目标,94%患者达到了肝肿大治疗目标,87%成人患者的腰椎骨密度(BMD)改善,达到了BMD目标;治疗3年时,所有儿童患者(≤19岁)的身高均高于世界卫生组织生长参考数据第五百分位,达到了线性生长治疗目标[8]

值得注意的是,戈谢病治疗目标是基于注册研究数据于2004年提出的,其并没有要求达到理想的结果(理想情况下的治疗目标应是所有异常临床参数正常化。2018年欧洲戈谢病专家协作组(EWGGD)一致认为,在贫血、出血倾向、骨肝脾受累和肺部并发症方向,医生应致力于(接近)恢复正常值、预防并发症、消除或减轻体征和症状[9]

044研究的事后分析纳入了39例Ⅰ型戈谢病初治患者(其中8例儿童,31例成人),研究显示维拉苷酶α治疗4年时,86%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已达到正常化水平,60%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已正常化,67%患者的脾体积已正常化,58%患者的肝体积已正常化(图5),53%成人患者的腰椎BMD也已正常化[8]

图5 基线、治疗1年及4年时临床参数正常化的患者比例


转换患者:从伊米苷酶换药至维拉苷酶α后,关键临床参数保持稳定,部分患者可见“加强效应(booster-effect)”,即疗效参数进一步改善。
另一项044扩展研究中纳入34名完成III期034研究,既往接受稳定剂量伊米苷酶治疗,转换为维拉苷酶α治疗的患者(Switch population);034研究中,患者在接受末剂伊米苷酶后的14~30 天,以既往伊米苷酶相同剂量(15~60 U/kg),接受第一剂维拉苷酶α治疗(没有洗脱期)[10];扩展研究中患者维持034研究中的剂量,基于治疗目标达成情况,允许剂量每12个月调整15U/kg,调整后的剂量范围在15U/kg~60U/kg。相较于基线水平,维拉苷酶α治疗24个月时患者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脾脏和肝脏体积参数仍保持稳定;部分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和脾脏体积有所改善,13例患者血小板计数增加>20%,11例患者脾脏体积减少>15%[11]
一项在以色列开展的维拉苷酶α早期使用项目(EAP)显示,既往接受伊米苷酶治疗(10~224 个月)转换为维拉苷酶α治疗(15~30 U/kg,每2周1次)是安全的,并且部分患者经维拉苷酶α治疗后有“加强效应(booster-effect)”,即疗效参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肝脏和脾脏体积指数)进一步改善。结果提示,如果伊米苷酶治疗后未能使患者的疾病临床参数达标,则可考虑换用维拉苷酶α[12]

图6 达到各疗效参数改善标准的患者比例

儿童患者:维拉苷酶αⅢ期扩展研究中纳入22例(23%)儿童患者(3-16岁)。研究证实维拉苷酶α在儿童中的有效性特征与成人相似。
研究显示,儿童初治患者接受维拉苷酶α治疗2年可改善患者血液学和内脏指标、身高和骨龄,并可持续改善至5年(2年后身高Z评分和骨龄Z评分均继续增加);既往接受伊米苷酶治疗的儿童患者,转换为维拉苷酶α治疗后,患者的血液学和内脏指标、身高和骨龄可持续稳定(治疗后身高Z 评分和骨龄Z评分均维持稳定)[13]

安全性佳

维拉苷酶α产生抗药物抗体风险低。
对于初治或既往接受过伊米苷酶治疗的转换患者,维拉苷酶α治疗的安全性均良好[11];同时,维拉苷酶α治疗在儿童患者中的安全性概况与成人一致[13]
维拉苷酶α治疗产生抗药物抗体和发生超敏反应的风险均低。例如,039研究在初治Ⅰ型戈谢病患者中比较了维拉苷酶α与伊米苷酶的安全性。结果发现,治疗组间存在免疫原性差异,即接受维拉苷酶α的患者均未产生针对任一药物的抗体,而接受伊米苷酶患者中有4例(23.5%)产生了抗伊米苷酶的IgG抗体[4]。这可能意味着,维拉苷酶α治疗产生抗药物抗体的风险更低。
开放标签、Ⅲ期扩展研究044的安全性分析显示,35例转换治疗患者报告了375起不良事件(AE),仅有9起AE(8例患者报告)被认为可能与维拉苷酶α治疗有关,而所有患者均未报告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SAE)[11]

表1 扩展研究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058研究在211例Ⅰ型戈谢病患者(205例既往接受过伊米苷酶治疗,6例未接受过治疗)评估了维拉苷酶α治疗的安全性。结果显示,在转换患者中,35例(17.1%)发生了维拉苷酶α相关不良事件;在初治患者中,1例发生了维拉苷酶α相关不良事件。在总人群中,28例(13.3%)发生了输液相关的不良事件,通常发生在前3次输液期间。转换患者中有1例(1.0%)在治疗期间产生了新的、非中和性、抗维拉苷酶α抗体,而初治患者均未产生抗体。未见血压下降、低血压、超敏反应或过敏反应的不良事件,也没有意外不良事件发生。这些结果支持初始使用维拉苷酶α治疗或从伊米苷酶转换为维拉苷酶α治疗是安全的[14]
值得注意的是,就维拉苷酶α治疗引起的超敏反应而言,说明书提到最常见的症状为头痛、头晕、低血压、高血压、恶心、疲劳/虚弱、发热/体温升高。一般来说,这些反应是轻微的,在初治患者中主要发生于治疗的前6 月且发生频率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降低[15]

结语

基于分子结构优势,维拉苷酶α取得了卓越疗效。上述临床试验证据进一步证实了维拉苷酶α用于戈谢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也为维拉苷酶α应用于国内临床实践提供了支持与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国儿童戈谢病诊治专家共识(2021).
[2]中国成人戈谢病诊治专家共识(2020).
[3]Brumshtein B, Salinas P, Peterson B,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gene-activated human acid-beta-glucosidase: crystal structure, glycan composition, and internalization into macrophages[J]. Glycobiology. 2010 Jan;20(1):24-32.
[4]Ben Turkia H, Gonzalez DE, Barton NW, et al. Velaglucerase alfa enzyme replacement therapy compared with imiglucerase in patients with Gaucher disease[J]. Am J Hematol. 2013 Mar;88(3):179-84.
[5]VPRIV® (velaglucerase alfa). Summary of Product Characteristics. 2020.
[6]Moran N. Shire's replacement enzymes validate gene activation[J]. Nat Biotechnol. 2010 Nov;28(11):1139-40.
[7]Zimran A, Altarescu G, Philips M, et al. Phase 1/2 and extension study of velaglucerase alfa replacement therapy in adults with type 1 Gaucher disease: 48-month experience[J]. Blood. 2010 Jun 10;115(23):4651-6.
[8]Zimran A, Elstein D, Gonzalez DE, et al. Treatment-naïve Gaucher disease patients achieve therapeutic goals and normalization with velaglucerase alfa by 4years in phase 3 trials[J]. Blood Cells Mol Dis. 2018 Feb;68:153-159.
[9]Biegstraaten M, et al. Blood Cells Mol Dis 2018;68: 203–208.
[10]Zimran A, Pastores GM, Tylki-Szymanska A, et al. Safety and efficacy of velaglucerase alfa in Gaucher disease type 1 patients previously treated with imiglucerase[J]. Am J Hematol. 2013 Mar;88(3):172-8.
[11]Elstein D, Mehta A, Hughes DA, et al. Safety and efficacy results of switch from imiglucerase to velaglucerase alfa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type 1 Gaucher disease[J]. Am J Hematol. 2015 Jul;90(7):592-7.
[12]Elstein D, Altarescu G, Maayan H, et al. Booster-effect with velaglucerase alfa in patients with Gaucher disease switched from long-term imiglucerase therapy: early Access Program results from Jerusalem[J]. Blood Cells Mol Dis. 2012 Jan 15;48(1):45-50.
[13]Smith L, Rhead W, Charrow J, et al. Long-term velaglucerase alfa treatment in children with Gaucher disease type 1 naïve to enzyme replacement therapy or previously treated with imiglucerase[J]. Mol Genet Metab. 2016 Feb;117(2):164-71.
[14]Pastores GM, Rosenbloom B, Weinreb N, et al. A multicenter open-label treatment protocol (HGT-GCB-058) of velaglucerase alfa enzyme replacement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Gaucher disease type 1: safety and tolerability[J]. Genet Med. 2014 May;16(5):359-66.
[15]VPRIV ® PRESCRIBING INFORMATION. Revised: 12/2020.

来源:医学界儿科频道

聚群英,促交流,“罕见病界读者之家” 欢迎您的加入!

(宜昌人福药业市场部)往期热文苯二氮䓬类药物可能并不增加术后谵妄的发生风险氢吗啡酮通过调节HO-1表达改善线粒体动力学平衡从而减轻二氧化碳气腹相关性肺损伤扬帆起航,..

部分精华内容抢先看!政策监管1、国家药监局发布《疫苗生产流通管理规定》,严格控制疫苗新开办生产企业。随着本次《规定》的落地,行业监管政策将进一步完善,企业进入该..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西普生态周完整议程与第四届医药创新生态大会完整嘉宾议程

导读2022年欧洲肝脏研究学会年会(EASL 2022)于6月22日-26日在英国伦敦召开。本次会议公布了多项慢性乙型肝炎(CHB)新药的最新研究数据,本文将重点介绍ALG-010133..

麻醉诱导是指患者在药物的作用下由清醒状态进入可以实施手术操作状态的可逆性过程,是全身麻醉过程中风险最大的阶段,被人形象地比作飞机的起飞[1]。随着医疗和科技的发展..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肥胖是世界上最普遍的慢性疾病,过度肥胖及其众多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因素。能够..

随着近年来集采常态化,新药审评审批加快,医药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和转型压力。如何顺应政策风口、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隐患,更高效地制定专利布局和产品开发策略,是我..

编者按:6月Hepatitis B Foundation网站乙肝新药表单更新迟滞,为帮助大家更准确地获取全球乙肝新药最前沿信息,肝霖君查询各大药企官网更新的产品管线信息和相..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身如顽石,心似飞鸟。”全球有数以千万计的神经肌肉疾病(NMD)患者,由于进行性肌肉无力而丧失活动能力,他们的身体成为了禁锢生活的牢笼。其中..

投稿邮箱:yiyao@yidu.sinanet.com◆◆◆本周,重磅新药上市、临床失败/终止等是业界关注焦点。其中,辉瑞新冠口服药Paxlovid宣布一项II/III期临床失败;为了集中发力HPV和..

导读2022年欧洲肝脏研究学会年会(EASL 2022)即将于6月22日-26日在英国伦敦召开。本次会议公布了多项慢性乙型肝炎(CHB)新药的最新研究数据,本文将重点介绍EDP-514..

一年一度的全球肿瘤界盛会——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将于当地时间2022年6月3日-6月7日召开。继PD-L1抗体成功之后,近年来双特异抗体在各个瘤种中出路锋芒,今年ASCO..

张燕,徐新房,李菲菲,吴屾,褚福浩,许莎,雷海民*.真实世界研究对我国中药新药人用经验合理应用的启示[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22.04(219):35-42.张燕石河子大学药学..

整理丨Linan投稿邮箱:yiyao@yidu.sinanet.com◆◆◆礼来近日获批上市的糖尿病药物Mounjaro(tirzepatide)定价曝光,每月治疗标价(4支)约为974美元,低于诺和诺德的减肥..

2022年5月14日,汇聚我国20余位肝病领域顶级临床专家及科学研究者的“第四届慢乙肝临床治愈峰会暨中国派高峰论坛”在线上召开。大会上,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

近日,我国科学家发现“新冠治疗新药”的报道刷屏全网,全国网友为之鼓舞。因为西方治疗新冠的神药“瑞德西维”早就被吹破牛皮,辉瑞最新的“新冠神药”更是被证明“抑制和..

日前国产新冠治疗新药“千金藤素”引发网络热议,这种药物获得了国家专利,号称抗病毒能力可达15393倍,这件事也导致A股上市公司千金药业股价涨停,因为都含有千金二字。不..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随着新疗法的不断开发,IBD的治疗前景正在迅速扩大。最近发表..

源于经典,不止于经典注射用磷丙泊酚二钠系列访谈本期关注其临床应用优势创新驱动学科发展现代麻醉学的发展离不开新型麻醉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宜昌人福药业作为国家麻醉..

本文由 罕见病界 来源发布

戈谢病新药,注射用维拉苷酶α独到之处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