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长夏养生保健宜祛湿健脾



长夏季节, 是指公历7月下旬到9月上旬的这段时间, 包括大暑、立秋、处暑、白露这4个节气。大暑是全年最热时节的标志, 其间雨水多, 湿较盛, 湿热交蒸, 极易形成湿热病邪;而白露是天气转凉的象征, 白天还较热, 早晚已凉, 温差较大, 容易产生寒湿病邪。不论是由湿热病邪引起的湿热证, 还是由寒湿病邪导致的寒湿证, 其病位都是以脾胃为中心。因此在长夏期间, 湿易侵入脾胃, 从而发生消化道系统疾病。


中医对湿的认识

1. 长夏湿与脾胃的关系。

在“五行”中, 脾属土, 与长夏湿气相应,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 即对营养物质消化、吸收、运输及参与水液代谢。脾与胃通过经络互相络属, 构成表里关系, 在生理上相互为用, 互相配合, 完成消化、吸收、运输等任务。在病理上, 它们互相影响, 往往脾胃同病。湿热病邪或寒湿病邪侵入人体, 主要困阻脾胃, 使之湿浊痰饮内停, 脾胃气滞湿阻, 人常出现胃脘痞胀、纳呆胸闷、口中黏腻、恶心呕吐、大便溏而不爽或便秘, 或下利黏垢秽臭灼肛、舌苔厚腻等症状。


2. 湿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

(1) 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使气机升降失常, 经络阻滞不畅。症见胸闷、脘痞、小便短涩、大便不爽等。如果湿邪滞留, 则常先困脾, 使脾阳不振, 运化不畅, 导致水湿停聚, 流溢肠胃则泄泻或腹水;水湿溢于皮肤为水肿等。

(2) 湿性重浊。重即沉重, 凡湿邪致病, 常见肢体沉重酸困等症。浊即秽浊, 指分泌物、排泄物有秽浊不清的特点, 如小便混浊、大便溏泻、痢下脓垢、妇女赤白带下及疮疡疱疹、破溃流脓淌水等。

(3) 湿性黏滞。黏即黏腻, 滞即停滞。其症见大便黏滞不爽, 小便滞涩不畅, 白带黏腻。如湿滞关节等处, 则滞着疼痛、部位固定不移 (如着痹证) 。再湿邪致病, 使病变过程较长、多缠绵难愈, 如风湿病、湿温病之类。

(4) 湿性趋下, 易袭阴位。“伤于湿者, 下先受之。”如水肿多以下肢较为明显。此外, 淋浊、带下、泻痢等病证, 多由湿邪下注所致。


3. 临床常见湿病

(1) 外湿证 (表湿) 。症见恶寒发热, 虽汗出而热不退, 头身酸重, 胸闷、舌苔薄白而滑、脉濡而缓。治疗宜解表祛湿、选用藿朴夏苓汤 (一般多用藿香正气水) 。若以湿邪为主的痹证, 症见肢体沉重酸困, 甚至难以转侧或肿, 痛有定处, 肌肤麻木等。治疗宜祛湿通经活络, 可选薏米仁汤化裁治疗。

(2) 内湿证。临床主要表现为:小便不利、苔腻、脉濡, 多由脾失健运所致。如湿在上焦, 则胸膈满闷, 如阻遏清阳, 可见头晕、眩晕;湿在中焦, 则脘腹痞满, 不欲食、呕恶、口黏或甜, 四肢沉重, 便溏下利;湿注下焦, 则足跗浮肿, 小便淋浊, 妇女带下等症。治疗宜芳香化浊, 淡渗利湿, 常用三仁汤化裁治疗。

长夏的预防保健

1.长夏期间, 对久居湿处、水上作业、野外工作、涉水淋雨, 以及郊外游玩等人群, 要防水湿的入侵, 宜适当晒晒太阳, 衣服尽量宽松以利湿气散发。

2.多吃些偏温燥的食物, 如荸荠、紫菜、海蜇、枇杷、白果、大枣、扁豆、红豆、蚕豆以及姜等, 少吃酸性、寒凉、冷冻、腻滞和生涩的食物。


3.经络调养。改善痰湿体质的主要穴位有中脘、水分、关元等, 最适合用艾条温灸。也可在中医师的指导下, 选用三里穴、丰隆穴、阴陵泉、三阴交、公孙等穴, 以及背部的肺腧穴、脾腧穴、三焦穴、肾腧穴、膀胱腧穴等灸治。

几则祛湿健脾方药

1.参苓白术丸 (米仁、扁豆、白术、莲子、茯苓、叩仁、陈皮等) , 适用于餐后上腹饱胀, 及进食后上腹不适等症状者。

2. 山楂丸。没有食欲, 胃部饱胀者, 服用山楂丸有健脾开胃之功效。


3.取高良姜、肉桂各5克, 香附10克, 用沸水冲泡, 加盖焖30分钟, 代茶频饮。此适宜于脾胃虚寒 (胃部凉、腹部怕冷, 吃一点凉食品就腹泻) 者, 有温中健脾的作用。

4.取陈皮5克、苍术10克、砂仁3克, 用沸水冲泡, 加盖焖30分钟左右, 代茶频饮。此适宜于脾虚湿盛 (口中无味, 没有食欲、厌油腻、舌苔厚白) 者, 有燥湿健脾之功效。

5.取黄芪10克、党参15克、鸡1只, 共炖成汤, 佐餐食用。此适宜于脾气亏虚 (气短、肢倦乏力、大便不成形, 有的伴脱肛、胃下垂等) 者, 有健脾补气之功效。

6.取沙参15克, 玉竹10克, 老鸭1只, 调料适量, 一起炖煮, 吃鸭喝汤, 同时忌食辣椒、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此适宜于脾胃阴虚 (舌红苔薄、口干、唇干、胃有灼热感等) 者, 有健脾养胃之功效。


7.芡实山药薏米粥。取芡实15克, 薏米仁、山药各30克, 红枣10枚, 加入1000毫升清水, 用大火煮沸后, 焖20分钟, 然后空腹食用。此适宜于《丹溪心法》中所说的“脾胃受湿、沉困无力、怠惰嗜卧”者, 有消除痰湿困乏之功效。

中医养生知识库

点击文尾“阅读原文”,快速访问中医学专业知识服务系统,在4万余条数据的“中医养生知识库”中获取更多养生知识!

左右滑动图片查看更多>>

推荐阅读:




【养生】夏季养生先祛湿
【养生】三伏养生先“扶阳”
【养生】所谓“朋克养生”并非健康之道(养生杂谈)

版权声明:

本文转自:《老友》,编辑:徐一涵;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删除。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与我们联系。

本公众号分享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及参考,请勿随意试药。

联系我们
网址:http://tcm.ckcest.cn
Tel:010-64089578
Email:yutongoracle@hotmail.com

戳文尾“阅读原文”我们一起进步!

夏季人体最容易感受暑湿之邪气,“脾喜燥恶湿”,湿气太盛,就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脾气亏虚,平时肠胃不好的人,或贪凉喜冷、情绪抑郁、挑灯夜战之人,更容易出现苦..

药食同源是中医保健养生的要领,新会陈皮同时具备茶的要素,甘、香、醇、甜,滋味独特,适口性好,可作茶饮,因此其可药可食,符合中医药食同源的养生保健理念。经临床验证..

陈皮大家已经很熟悉了,喝茶的时候,我们放点陈皮进去,煮粥的时候,也可以放点陈皮,煲糖水和老火汤就更不用说,不管煮什么,加了陈皮,味道就有了本质的升级。还有人说,..

说到健脾和祛湿,广东人有着丰富的斗争经验。岭南地区地处亚热带,山林多,潮湿闷热,有时潮湿到空气里的湿度高达90%以上,很容易感受湿邪。聪慧的先人就运用中医健脾祛湿..

近些年,甜品界掀起了一阵香芋风。香甜软糯,吃了一次我就难以自拔。很巧的是,我发现我的崽也很喜欢吃这类根系的食物,比如芋头、土豆、山药。她平时不喜欢吃米饭,剥个芋..

“长夏防湿”很重要!祛湿攻略快收藏长夏,指农历六月。《素问·藏气法时论》:“脾主长夏”。湿为长夏主气,人体的脾脏与之相应,古人指出“长夏防湿”。中医认为湿为阴邪..

点击上方“羊爸爸”↑关注我们和湿气打交道的时候,需要格外注意这两点:一是要让身体流畅地运转起来,把淤堵的地方给打开,把泛滥的湿气给排出去,让阳气在身体里面可以通..

“辰辰这孩子最近瘦的好厉害,也没怎么长高,一眼看过去,比西瓜矮了好多哦。”这是昨天爷爷带着西瓜小朋友遛弯回来,进门的第一句话。紧接着奶奶就说:“辰辰之前是不是比..

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中医认为“心与夏气相通应”,心的阳气在夏季最为旺盛,所以..

最近流感高发,儿科发热门诊爆满,让许多家长焦急万分。那么,孩子流感高烧,家长应该如何照顾?中医有何妙招?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儿科主任胡彬文为你解答热门问题。最近..

从小,我就喜欢夏天多过冬天。可能是因为在冬天容易手脚冰冷,可能是因为喜欢夏天的时候去山上摘野果,去小溪里捞田螺和蚬,还可能是因为我的两个孩子夏天穿裙子露出小胳膊..

这段时间走在路上,街边总会飘来阵阵榴莲的香味。在我看来,榴莲是一种会主动为自己带货的水果,不用卖家费力吆喝,路人隔着老远就能知道附近有人在卖榴莲。其实,榴莲挺受..

今天是冬至。每年的这一天,太阳直射到南回归线,是我们所处的北半球日最短、夜最长的一天,意味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马上就要到来。 关于冬至,民间素有“冬至补一补..

在女性的一生中,乳房就像一棵树,从萌芽状态开始发育,从青春期起逐渐成熟,经过了妊娠期才真正算得上“枝繁叶茂”,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雌激素刺激乳房发育..

俗话说:十人九胃病,现代社会,人们的很多饮食习惯如不吃早餐或晚餐,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等都给我们的胃部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因此,科学合理的养胃十分重要。胃病大多和..

今天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初春乍暖还寒强冷空气如约而至图:摄图网大家有没有很感“冻”?(小健健的暖炉已经安排上了!)..

越是伏天越该吃的宝藏食材——羊,究竟有啥好处?《黄帝内经》有记载:“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中医也有在三伏天“冬病夏治”的传统,吃伏羊属于“三伏补”的一种,对..

我观察过一个服了几年兵役的朋友。当兵几年后,虽然他还是很瘦,但是体重却增加不少。这个就是因为:脾胃所运化的气血足够,筋骨和肌肉就比较结实。他的头发也是黑亮的,指..

正如我们常说“夏不补补,底气不足”,人在盛夏出汗多、消耗大,可以有针对性的调补。夏天吃3瓜,清热解暑还通便1西瓜清热解渴说到夏天,怎么少得了西瓜?西瓜90%以上都是..

本文由 中医药知识服务平台 来源发布

【养生】长夏养生保健宜祛湿健脾

评论问答